詩加音樂會 — 台灣月《噪 / 樂之間》與詩、樂人淺談

撰文:宋燁文
出版:更新:

四位詩人、四個音樂單位,結合起來的一場文字與音節纏綿的演出「噪 / 樂之間 – 香港 x 台灣 詩加音樂會」,透過兩岸的音樂人和詩人合作,將詩與歌的界限打破,將「 Noise、Voice 」之意拓遠,共同表述出屬於我們的時代。將於 11 月 3 日(星期日)晚上於香港逸東酒店舉行的音樂會共有四組詩樂創作人演出,也是台灣月的重點節目之一,帶動樂迷和文化人相互接觸。扭耳仔與他們來了一個淺談,看看他們對噪與音、詩與樂之間的夜融有何看法。

「噪 / 樂之間 – 香港 x 台灣 詩加音樂會」將台灣與香港的獨立音樂人與詩人聯繫起來,在現場演繹自己的作品之外,互相更會攜手合作改編對方的作品,甚至共同創作全新曲目或詩篇。希望音樂人和詩人於交流當中相互啟發,共同創造自身風格之外新意念,讓也許溫柔、也許鋒利、也許含蓄、也許直率的詩詞,拼貼在躁動的、迷幻的、沈鬱的、寂寥的、冒險的、熱血的音牆裡,讓到場觀眾觀賞一場文字與音節纏綿的演出。

音樂會的四組創作單位包括:

香港文字工作者羅樂敏 x 台灣樂隊 VOOID

一直堅持以英文創作的文學人黃裕邦 x 台灣電子搖滾樂隊 P!SCO

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的著名台灣詩人徐珮芬 x 香港唱作人江逸天( Olivier Cong );

既是 VOOID 主音也是文字人的洪申豪 x 香港獨立樂團南洋派對

扭耳仔與他們都來一個淺談,看看他們對聲音、文字的創作在今次的「 Noise、Voice 」之中如何發揮。

/樂之間甚麼是聲音?甚麼是「好的聲音」?

對羅樂敏而言,聲音是一種非常直覺的東西。「聲音和觸覺息息相關,如果我聽到渾厚的男聲,或暮鼓晨鐘的聲音,都會不自覺豎起雞皮疙瘩,所以覺得聲音有時像呼吸,我們的身體會直接回應,沒有繞過大腦。要辨別好聽不好聽的聲音也有點一樣,非常直覺,直覺到像是自己的一部份,也因此,聲音的選擇變成了相當個人且私密的事。」羅樂敏認為任何都可以成為音樂,因為感受的都每個人本身。

有好多詩人都這麼說:「在搭車和食飯的時候聽見其他人說話的內容其實是一個靈感的來源。」 黃裕邦很同意這一句,認為「好壞」的標準去衡量聲音行不通,「太峽窄了,我只會用騷擾和不騷擾去區分。」他又覺得聲音本身是中性的,要把它融入優美的樂章之中,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例如節奏和質感。正等於寫詩一樣,任何一個意象都在乎於詩人事怎樣去運用。」

另一位詩人徐𤦍芬則分享了很有「意境」的聲音:「我相信所有的聲音都有靈魂:葉子掉落地面的聲音、家具因熱漲冷縮發出的聲音。對我來說好聽的聲音要有濃烈的情感,不一定侷限於人聲或樂器伴奏,但這兩種型式通常比較能引發我的共鳴。」

音樂人又有何看法?

「因為我不喜歡自己講話的聲音,所以常常會很羨慕說話好聽的人的聲音,有一點滿有趣常常會吸引我的注意,當一個人說上不同的語言時,聲音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就像吉他踩上效果器後的變化。而我覺得各式各樣的聲音都有機會成為音樂的一部分,如車站的廣播、直升機的螺旋槳、小孩的打鬧聲。」Rachel Hsu @P!SCO 道。香港人應該會對這個回答多少有點共嗚吧?

VOOID 作為樂隊,但其實主音正是在這次音樂會同時會以詩人身份參與的洪申豪。他平時已在與文字和音符一起玩遊戲,所以不會去分甚麼是好聲音壞聲音,「但會去想,我為什麼喜歡這聲音、為什麼不喜歡。持續的聲音通常最能吸引我注意,音質特殊或特別的音階或和聲也會引起好奇心。」

「錫屋頂上的雨滴,秋天的微風吹過橡樹的樹枝,水壺在一個安靜的廚房裡沸騰,午夜後的時鐘在滴答作響,當每個人都想入睡時,一輛孤獨的汽車迴盪在空蕩蕩的街道上...... 等等,都是我最喜歡的『噪音』。」Olivier Cong 又覺得當敲打或刮擦木材和金屬時,不同質地的聲音會產生不同的聲音紋理( 很 ASMR 呢。),同一個字詞由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情感和意圖發音,都讓他非常著迷。

香港樂隊南洋派對則很著重心情,「其實甚麼聲音都可以是好聲音,是在當下那個感覺。」

/ /

音樂和詩詞,好像是「這麼遠、那麼近」,一個動一個靜,但又好像與旋律有著不其然的聯繫。那究竟在創作的取向上有沒有分別呢?

「很不同呢。」黃裕邦認為詩人和音樂人的創作取向有著很具體的差異,「樂團和作家本身的背景和經歷十分不一樣,所以他們對待文字的取態不一樣也是十分正常的事。」Rachel Hsu @P!SCO 則說:「我個人的文字創作能力不好,所以對於詩人能夠自由運用文字並轉化為各種畫面這一點,十分敬佩他們。」

徐珮芬說詩歌的傳統本來就與音樂脫不了關係。「然而我個人截至目前的創作仍著重於文字表達的部分,音樂有待從這次的合作經驗中學習呢。」與徐今次合作演出的 Olivier Cong 則形容自己仍在找尋與徐的默契和創作上的節奏:「我僅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閱讀過她的作品,但對她作為一個人以及她想通過這次表演呈現給藝術家的東西沒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 對我而言,合作一直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我喜歡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純粹根據我自己的想法和方向來創作。 當我早前開始為香港芭蕾舞團作曲時,過去的一年讓我大開眼界。 我一直從詩歌和電影中汲取靈感,例如 T.S. Eliot 的《 Hollowmen 》和顏色三部曲《 Bleu 》等。 合作的作品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可以給予到甚麼出來。」

羅樂敏則說仍在字裡行間與音符當中探索的階段。「我和申豪有相近的關懷和趣味,但展現的媒介則不同,目前還在摸索。由文字到身體或聲音,是有形到無形的轉反,反之亦然。」VOOID 則覺得不用去太著重區分:「從很大的比例層中面上來看我覺得是一樣的東西,詩就是音樂,反之亦然。要細分就分不完了。」

Noise / Voice 同一空間中,獨特的風景

這次的台灣月「噪/樂之間 – 香港 x 台灣 詩加音樂會」,對參與的演出者都是一種新的體驗,Noise / Voice,給了他們一些甚麼體會和衝擊?

南洋派對對一切都是開放式的,他們說:「沒有特定的訊息啊,聽者自決最好。」

「大概是一種在微縮和巨大中擺盪的世界觀吧,詩和音樂的世界同樣廣闊無邊。」「實驗吧,每次演出都是實驗,能用這樣的形式享受未知是藝術的魅力。」羅樂敏與 VOOID 的看法都是「一切皆有無限可能」。

黃裕邦說:「作為一個通常在紙張上才找到認同感的創作者來説,是考驗自己你如何在藝術和流行之中找到一個出口。」而對 Rachel Hsu @P!SCO 而然,這次的音樂會是讓他們接觸不同範疇的版圖再次擴大:「我們跟金屬樂手有多次合作的經驗,也曾經跟職業摔角手、舞台劇演員、歌仔戲舞者等合作過,這一次來看看我們跟詩人合作的呈現吧!」大家要扭大耳朵聆聽了。

徐珮芬則希望可以透過演出,向聽眾傳達「創作不該拘泥於任何特定形式」的訊息,「美的事物不一定需要專有名詞。」Olivier Cong 則因為近來香港的局勢,作了幾首新歌:「我將獨自一人演奏琴鍵和吉他,沒有樂隊。 希望它將是一個更加親密和流暢的場景。 歌曲無始無終。」

最後,都是要問這個問題:寫字人又會怎樣看/聽音樂、音樂人又怎樣看詩呢?就讓他們逐一回答。

詩人聽音樂

羅樂敏:「我喜歡節奏慢,舒徐的音樂,特別喜歡女聲,很喜歡 Priscilla Ahn、王菲。也喜歡一些老樂隊如 Simon & Garfunkel。文字是腦內的想像,音樂則是身體直接的感受。我會留意歌詞,但不是最重要的部份,許多歌詞我都記不住的,哈哈。」

黃裕邦:「詩歌和歌詞其實都是文字創作,不懂分也不想分。葛大為的《離心力》和《誰來剪月光》可以是詩,林夕的《勇悍﹒17》 和《白痴》可以是詩,李榮浩寫的《慢慢喜歡你》也一樣可以是詩。」

徐珮芬:「寫詩的靈感大多來自自身內部的震盪,震盪的理由通常來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傾軋。特別喜歡聽節奏慢的中英文情歌,從歌詞中擷取詩意。」

洪申豪:「寫詞時我會在意押韻,文字跟旋律和節奏的想像是舞伴的關係。寫詩的時候我把文字當成是一個生命,任由它去發展。當然最理想的狀態還是詩中有歌、歌中有詩。喜歡的音樂太多了,很難一一陳列,有時會遇到讓自己驚喜的新音樂、有時又會去找像老朋友那樣具有熟悉味道的音樂,很憑感覺。我喜歡的詩人是泰戈爾、尼采和波特萊爾。」

音樂人看詩

Rachel Hsu @P!SCO 常常覺得有些歌曲的歌詞都美得像「詩」,即使沒有音樂的烘托下,光是單純的文字,也就是「詩」就能夠震撼人心。「我們也嘗試將『詩』與音樂融合,尚在創作中的我們,已經覺得十分具有挑戰,但是也非常的好玩的!」

VOOID:「我唱我想,我想我唱。歌詞跟曲兩者是一體兩面,透過詞和曲的關係可以讀到一個人或一群人的故事。」

Olivier Cong:「我覺得兩種藝術形式之間不應有任何區別。 它們都起到了相互啟發的作用。 從音樂到詩歌,從詩歌到音樂。」Olivier 又引用 T.S. Eliot 的一段詩句:

“In my beginning is my end. Now the light falls
Across the open field, leaving the deep lane
Shuttered with branches, dark in the afternoon,
Where you lean against a bank while a van passes,
And the deep lane insists on the direction
Into the village, in the electric heat
Hypnotised. In a warm haze the sultry light
Is absorbed, not refracted, by grey stone.
The dahlias sleep in the empty silence.
Wait for the early owl.”

每人都有獨到的看法,還是如南洋派對所說:「實驗室入面夾硬來」呢?大家 11 月 3 日悉目以待。

 / 樂之間香港 x 台灣詩加音樂會

日期:2019 年 11 月 3 日
場地:香港逸東酒店宴會廳 [玉] 
門票:港幣 290 元正

《危險人物》上映 25 周年 經典跳舞場面首歌你記唔記得?

Cigarettes After Sex 新專輯 10 日後推出 先聽最新單曲

社會可以迫到一個人多盡?歷年的 The Joker 笑聲變化

法國女歌手 Camille 才是真正為 Nouvelle Vague 添上色彩的人

26 年前美版《恐龍戰隊》首播 Go Go Power Rangers 你唱過未?

聽歷史 - 現在被禁公開禁放的納粹德國歌曲

下一代的自由很重要 - 奧瑪花曼女兒 Maya Hawke 演戲唱歌皆拿手

從前... 有個可以留在家聽歌的星期一 - 昆頓大導音樂曲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