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 2020 延伸 - 甚麼是電影的 Sound Editing?

撰文:宋燁文
出版:更新:

每年奧斯卡除了大家最關心的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之外,其實都有各項大家可能忽略,但對電影和音樂都是很重要的獎項,其中一獎,就是最佳音效剪接獎( Academy Award for Best Sound Editing ),今年的奧斯卡由電影《 Ford vs Ferrari 》奪得該獎,那究竟甚麼是 Sound Editing?

說點點歷史。1920 年代末,默片( Silent films )開始式微,繼而是所謂的「 talkies 」有聲影片的掘起,如史上第一部、1927 年上映,除了配樂外,更是在片中播出唱歌及對白聲音 —— 即聲畫同步的電影《 The Jazz Singer 》,就是 Sound Editing 的開始。

當時的聲效是以 Vitaphone 的系統去做,這個以 analog 方式、用留聲機錄製「聲帶」、即 Phonograph Record 的技術由 Warner Bros. 發展出來。以下是當年為 Vitaphone 作示範時的片段:

示範片的錄製和完成品。Vitaphone 是先鋒技術,但不過有著限制,不能剪輯只能線向的錄取聲音等等,但它仍是唯一得到技術上的廣泛應用及商業上成功的 analog sound on disc 系統,直到其後業界利用了磁性( Magnetic )技術代替了光學技術,Vitaphone 這部門終在 1961 年結束。

要很技術性去說的話,Sound Editing 最主要為三個部分:對話、音樂和聲效,可以這樣說: 聲效,是從頭開始創建聲音世界;對話的編輯,則可以視為獲取並修復現有的聲音世界,更準確地說,是「 production sound 的編輯」,即在拍攝場地獲取原始聲音後,並使用不同技術令對話更易懂且流暢,聽眾不會聽到從一個鏡頭到另一個鏡頭的過渡的突尤(因為背景聲音會隨著拍攝的不同鏡頭而變化)。 聲效編輯可以說是一套電影中製作聲音的最大挑戰,因為要從零起創造各種聲音元素,再加在一起令觀眾在銀幕上看到畫面是配著可信的聲音,同時,聲效師也要對音效庫有清楚的認知和記憶。

那聲效怎來?到進入了用 magnetic 錄音的年代 — 50 年代起,Mechanical 的聲效製作發展很快,可同時錄幾道不同的聲道( tracks )而錄製聲效的過程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不少介紹都說過這些「聲效」是如何得來的。

《 A Quiet Place 》

《 BumbleBee 》

很多條聲道集起來就是「 group 」,這些「 group 」在編輯時過程叫作「 predubbing 」,之後會製作成「 final dub 」。太 technical 的不說了,但大家知道 Mechanical 的聲效製作可以有很多「 track 」同時錄製就是了。

90 年代後,所有東西進入數碼化,所有東西都是龐大的「 Gigabytes 」,就拿回奪得今屆奧斯卡最佳聲效剪接獎的《 Ford vs Ferrari 》為例,除了有一間寬大 studio 外,就是可以在電影開拍前已用電腦繪好的 story board 去錄製聲效,之後大家聽到的,都是電腦「 gen 」出來的了。

大家可以看看主理《 Ford vs Ferrari 》Sound Editing 的 Donald Sylvester 談談怎樣做一部電影的聲音和聲效:

最後當然是恭喜他奪得奧斯卡小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