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Richter 新碟《Voices》-以世界人權宣言為核心 維權是合法的

撰文:熊文浩
出版:更新:

Max Richter 的作品從電影《Arrival》、《Shutter Island》、英劇《Black Mirror》、動畫電影《Waltz with Bashir》 為人所熟悉,2018年尾亦曾來港演出。用史詩級的淒美,回應現實發生的事,Max Richter 作為「現代古典」音樂的領軍人物,在新專輯《Voice》同時負起了責任,以往作品受伊拉克戰爭、科索沃衝突、倫敦恐襲等主題啟發,不單止要製作抗爭音樂,而是希望以《世界人權宣言》的元素創作時,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專輯《Voice》的啟發源自2010年美軍在古巴關塔那摩灣,處理阿富汗與伊拉克等地的戰俘事件以及CIA的所作所為,Max Richter 為世界應對這件事件的態度感到震驚,於是寫成了作品《Mercy》,這亦為新專輯開創了一個完整的藍圖。

多年來,我不斷努力研究音樂,試圖找尋這音樂的形狀。(新作)本來就像是抗爭音樂,很大程度上是關於我在社會上迷失的東西,但隨著民粹主義和威權主義,在過去幾年興起,世界變得非常喧囂。
節錄於 Max Richter 的訪問

專輯《Voice》是56分鐘對於全球人權問題的反思,使用與之前專輯不同的管弦樂隊編制,Richer 稱之為「上下顛倒樂隊」(the orchestra upside down) ,去除了低音大提琴,增加電子音樂素材的低頻,配合大提琴、女高音、小提琴及鋼琴,用一些較為「黑色」的音樂材質去製作出帶有希望的音樂。像是一種用賤黃金變純金的練金術。

我想反映過去幾年世界已經顛倒了,所以我把樂隊的比例也顛倒了。
Max Richter
MAX RICHTER 新專輯《VOICES》封面。(圖片來源:boomkat.com)

《Voices》當中收錄多達70種語言的取樣,就近年違反《世界人權宣言》的事件作出表態,例如庇護權、國籍權等問題。亦會令人聯想到 BLM (Black Live Matter) 和美國最近緊張的種族關係。至於東方人權問題的關注,Max Richter 未有在最近訪問中透露,待專輯在 7月30日推出時,樂迷可能從中找到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