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口罩】依賴私人公司治標不治本 港府應負公共責任製口罩?

撰文:彭焯煒
出版:更新:

在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陰霾下,本港外科口罩供應緊張,市面連月來出現搶購潮。正當有外媒及傳染病專家近日稱讚香港、台灣及新加坡的疫情控制做得好,但相比之下,港府在提供口罩的一環,卻惹人詬病。
與其靠政府,不如自己生產。連日來不少私人公司及公共機構陸續改建廠房,自行生產口罩為抗疫出力,但港府卻一直只依賴懲教署一個生產線,數量連供應給公務員使用也不足夠。加上在全球疫情下,各國爭相搶購外科口罩,究竟港府是否應負起公共責任製造口罩,以確保民間有足夠的口罩供應?

港鐵九巴自行做口罩 優先供前線員工

不少公共運輸機構近日陸續宣佈,購入相關生產器材自行生產口罩,其中,港鐵(0066)日前表示正準備設置無塵生產室,預料今年下半年投入運作,可日產數萬個口罩,實際數量需經測試及正式投入運作,並熟習技術後方可確認,相信足夠供予港鐵職員,如產量有多,會幫助社會其他人士。

此外,九巴及龍運的母公司載通國際(0062)亦將在屯門九巴車廠生產口罩,預計4月投產,料日產至少1萬個口罩及優先供應給前線員工,成為全港首家自設口罩生產線的巴士營運商。九巴又說,當口罩產量穩定,會進一步提供口罩予員工家屬、退休員工、同業及社會有需要人士。

政黨公司加入「救火」 鍾國斌推可重用口罩

除了上述公共機構外,有私人公司及政黨亦加入「救火」,自行生產口罩。其中,HKTVmall早前決定於香港設立本地的口罩生產線,老闆王維基更親自飛到台灣找生產口罩的機器和原材料。HKTVmall更透露,繼成功購入製造口罩的機器後,口罩製造中最重要的材料filter亦已經到貨,足夠製造超過100萬個口罩。

工聯會自1月起籌備自設口罩工場,其工場位於大埔工業邨,由構思、拍板至落地僅歷時3星期,首階段會先以半自動機器製造,料可月產10萬個與懲教署CSI規格相同的口罩,將免費送贈予長者、有需要前線工友及基層。待全自動機器在3月下旬投產後,工場將有望每日生產10萬個口罩,亦足以應付相等於半年的供應量。

自由黨黨魁、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早前以防菌新材料製造可重用口罩,每個口罩可用約60次,並已獲國際檢測認證報告,有關口罩上周正式面世。該布口罩更已交予香港大學進行測試,若通過將成全球首款防病毒布口罩。

懲教署月產250萬個口罩 公務員需430萬個

反觀港府,現時卻只是依賴懲教署生產口罩,特首林鄭月娥上月曾表示,有關生產線目前已全日24小時運作,本來每月生產180萬個口罩,估算現時的生產力已提升至每月可生產250萬個口罩。

單計多達18萬人的公務員團隊,1個月上班24天,就需要超過430萬個口罩,更未計大量政府外判工種。但港府作為全港最大僱主,卻連口罩都不足夠供應給所有公務員及外判工,更遑論是提供予全港市民。相比澳門政府確保永久居民每日有1個口罩,實在是相形見拙。

港府依賴懲教署 設新生產線「只聞樓梯響」

林鄭早前指出,政府希望設新口罩生產線,又說懲教署正裝修新的工作空間,只要買到機器便可再提高產量,但直至現時為止是「只聞樓梯響」。相對於陸續買到機器生產的公共交通機構,政府步伐再次落後。

經歷過要冒着寒風、通宵排口罩的香港市民,都期望政府能更有承擔,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生產或採購更多口罩。政府應更主動提供穩定供應,否則社會的怨氣只會愈積愈深,對政府日後施政及公信力造成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