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上場.博評】反對蔡若蓮?莫因國教餘波破壞蜜月期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5年前的國教風波,令梁振英政府一上任便棘手,誰知事件餘波竟跨越5年,到新屆政府仍受影響。近日,有傳蔡若蓮有可能成為教育局副局長,引起萬人聯署反對,歸根結底,也是因為人們對國教的抗拒。如果因此而破壞了特區政府難得的蜜月期,殊為不值。

人們反對蔡若蓮任教育局副局長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蔡若蓮曾落選立法會,其二是她來自教聯會,有左派背景。若論第一個原因,落選立法會不等於不可以出任官職,這是大家都明白的。立法會議員是民意代表,政策局的副局長卻沒有這重身份,並非民意授權,而是行政機構運作的結果。如果輸了一次選舉,以後就什麼公職都不能擔任,那以後還有人敢參加選舉嗎?正如有人指出,前港督彭定康也是在選舉中落敗後,才到香港任總督,難到這也有問題嗎?在特區政府中,選舉落敗後出任副局的,也有人在,就是劉江華,雖然他的民望並不很高,但也無阻他擔任官職,現在還是民政事務局局長,人們也沒執意要把他拉下台。由此可見,蔡若蓮在選舉中落敗,並不真正構成人們反對她擔任教育局副局長。

蔡若蓮來自教聯會,有左派背景,無疑是人們反對她的原因。不過,好像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本來自民建聯,也是左派背景,可是也不見得人們怎麼反對。反過來說,張炳良、羅致光擁有泛民政黨背景,一樣可以出任局長,可見政治背景不會成為出任官職的阻礙。

蔡若蓮教聯會的左派背景之所以觸動人們的神經,還在於國教風波。2012年,教聯會轄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曾獲教育局資助,出版《中國模式》國情教材,當中的內容引起爭議,是觸發反國教運動的其中一條導火線。人們對此記憶猶新,雖事隔5年,仍未能忘懷。有人認為,選擇蔡若蓮,就是要推國教。他們反對蔡若蓮,主要是怕國教捲土重來,怕學童被「洗腦」。

出版《中國模式》國情教材,是觸發反國教運動的其中一條導火線。(美聯社)

然而,須知如果特區政府推行國教,那將是政府的意志,並不是單單一個副局長所能決定。副局長雖然有權,但權尚不及局長,不必把她的影響力放到那麼大。現時來說,特區政府也沒有什麼推行國教的舉動和言論,所謂用蔡若蓮推國教,只是杯弓蛇影式的風傳,不能作準。教育局的工作有很多,人們不必只聚焦於國教,而忽略其他。蔡若蓮即使入局,也不可能只做國教方面的工作。

在教育界,主要有教協和教聯會兩個組織,教協傾向泛民,教聯會傾向建制,應該一同在界別中發揮作用。今次副局長風波的情況卻有完全抹殺教聯會的傾向,並非好事。試問,如果選了教協的人擔任副局長,教聯會也搞聯署反對,如此互相傾軋,豈非永無寧日?

再說當年國教風波,教聯會的教材確曾受到質疑,但即管如此,也不能一概否定教聯會,更何況蔡若蓮只是教聯會其中一份子!畢竟這只是單一事件,要全面看待教聯會和認識蔡若蓮,還須從其他方面入手。

蔡若蓮現為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具中大教育博士學歷。她去年出席選舉論壇時,稱現時不是合適時機討論23條立法,又指不應針對港獨議題推行23 條立法,而要視乎具體條文是保護國家安全還是影響言論自由。對於六四事件,蔡若蓮主張是香港可以討論的話題,但非僅口號式「平反六四」, 而應在中國歷史文化基礎下,讓學生學習。從這些言論中,可以對蔡若蓮有多些認識。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