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由100 Yen店看香港零售業前景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統計處最近發表2017年5月的零售業數字,總銷貨價值為359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0.5%,2017年首5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估計下跌0.7%。數字顯示了相當輕微的上落,不足以顯示一個趨勢。

近日在香港接二連三,包括在旅遊區及住宅區,見到有類似日本100 Yen店的小店在香港開業,這些都不是連鎖店,賣的都是家庭用品,但價錢由20多元起,在百貨公司甚至要50元,同樣的貨品,在日本的100 Yen店只是約8港元,怪不得有朋友說在日本只是平價貨式,在香港卻變成了上品菜。即使你計入了運輸費以後,在香港賣上在日本3倍至6倍的價錢,仍是相當不合理。

同樣的貨品,在日本100 Yen 店只是約8港元。(視覺中國)

想起來香港人真可憐,日本人起碼有100 Yen 店可以光顧,而類近的店舖也有很多選擇,如文具店,價錢比香港的便宜一半以上。同樣的東西,在香港要付上3倍或更高的價錢,都是租金作怪,人家在日本賣8港元以下也有錢賺,為什麼香港要賣25元以上?知道了便發覺物非所值,想盡辦法不在香港以溢價購買,這種感覺絕對會影響零售業。

由2005年起,香港零售業的銷貨數字由每年約2,000億元,升至最高峰的接近5,000億元,回落至去年的4,300多億元,近來沒有急跌,統計處解釋了數字背後的原因是較為穩定的旅客數字及本地消費,但我相信旅客在全球化的環境下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除了是必需的日用品。我認為今年的數字和去年相若,即4,400億元左右。與最高峰期比較,損失了約600億元,即每月約50億元。香港對於內地旅客來說,零售仍然有一些優勢,但限於日常用品,很難會回復以往光輝的日子。再看看日本的零售數字,它是否增加,原來不容易作出簡單的結論,因為本土的零售市場受當地幾乎沒有增加的薪金影響,若只以遊日旅客的消費來說,勢頭卻相當好。

貨幣匯率影響零售,近月無論是台幣兌港元、日元兌港元,皆不是最便宜的水平,當台幣兌港幣跌破4港元,每100日元兌港元跌破6.5港元時,便很明顯看到物價的差異,令更多的港人及內地旅客在日本、台灣等地購買更多的貨品,或是利用網購,由日本郵寄回來。

台幣兌港幣(香港雅虎圖片)
日元兌港元(香港雅虎圖片)

去年日本接待了2,400萬名國際旅客,香港則接待了5,665萬名旅客,表面上多於日本,但實際上有約4,300萬是來自內地,國際旅客只有1,388萬名,過夜的國際旅客更只有910萬左右。看畢了這些數字,當網購及匯率發力而旅客數字沒有太大的改善時,我想香港零售業的前景不太樂觀,全年可以維持4,000億元或以上已算是不錯了。

(圖片由作者提供,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