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政助任命.博評】回應黃偉豪:已頂住強硬建制派推舉的人選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政府公佈副局長及政治助理的任命後,黃偉豪教授告訴我們「『消失的meritocracy』的殘酷現實。輕才華,重關係,變成了政府用人的新常態」 ,批評新政府用人唯親。筆者無意為林鄭月娥新班子護航,但客觀而言,是次林鄭月娥的任命背後反映的並非採取用人唯親的做法,反而是她一向推祟的精英和務實主義,呈現出香港獨有的meritocracy。一些媒體將焦點集中在教育局副局長的人選,以及個別政治助理相對年輕等情況,確實無可厚非,但從筆者接觸和曾經採訪的幾位候任政治助理,他們的能力和政治觸覺確是適合肩負起問責官員的擔子。

【黃偉豪:當「用人唯親」成為政府新常態】

用人唯親? 沒有競選團隊成員被任命

猶記得當日林鄭月娥參選時聲勢浩盪,競選辦有幾十名主任和副主任,更有一批主席團加持,不少政治投機者也樂於擔住其跑腿,大有選後加入新班子之勢。當時落區,倒像皇帝出巡,總有貼身侍護在左右,不少選舉「功臣」為林太奔波勞碌兩個半月,外界早認定林鄭月娥會給他們一官半職,作為政治酬金。可是,從新的任命名單中,被認定為林鄭月娥當日親密的戰友未曾出現,而更多的是專業人士和參與過區選的年輕人,例如任職跨國公關公司的馮海容、曾在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及金管局任職的楊寶蓮及在港資發展商擔任行政辦公室經理及副主席助理。從他們的背景來說,硬要說林鄭月娥用人唯親,捨棄meritocracy,實在未免流於表面。反之,搭配幾位廣受好評的原有政治助理如劉富生,區詠芷、黎穎瑜和馮英倫等,有點像英超球隊般,以經驗豐富,年資深的好球員,帶領新人一起迎難而上。而林鄭月娥和幾位局長吸納和屬意傳媒界廣受歡迎的吳璟儁和蘇敬恆,他們與各個政黨有深厚的交情,也因為工作經常走訪各區,這份經驗和歷練,絕對是政府團隊需要的,也將有助局長和資深公務員了解民情和與立法會議員溝通。筆者倒期望,未來局長們能多出席講清講楚和城市論壇,深入社群和讓市民更了解政府的政策。

香港政府從來強調meritocracy

「放棄meritocracy,短期來說,政府表現即時下降,塌樓塌樹,撞車撞船成為生活日常。長遠來說,只會造成一個沒有任何真正贏家,沒有人再願意努力,整個社會也放棄進步的局面。」
黃偉豪

批評看似有理,卻混淆了公務員系統及政治委任制度,著實有點危言聳聽。六百多位政務主任盡心盡力,與十多萬公務員團隊都熱心服務市民。正正慶賀新政府頂住一些強硬建制派推舉的人選,廣納一些有心有力的年輕人入局,這樣一個新政治助理團隊,可望運用他們在商界和智庫的經驗,與公務員同心協力為局長和司長籌謀獻策。

林鄭月娥推崇精英主義  喜愛任用公務員

林太重視精英,信任資深政務官。(資料圖片)

曾與林鄭月娥共事的人都知道,林太重視精英,信任資深政務官,相對偏愛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從新任命的政治助理中,不乏學歷顯赫的人士,有會考8優狀元及10優狀元;馮海容及楊寶蓮均在外國著名大學畢業。有輿論批評他們獲委任是基於豐厚的人脈,但是筆者認為倒不如多看她們的個人能力和專業領域的表現,試問在香港政壇,要認識幾個相關的重要人物又有何大不了?與其說「It i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 that matters」,倒不如說「knowing someone is just a stepping stone, what you know still matters」(認識某些人只是踏腳石,你認識什麼仍是重要的。)

中央政策組是最後的主戰場

輿論批評個別新任政治助理輸了選舉獲任命,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政治助理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聯絡負責社會各界,擔任作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樑。廣大網民應該慶賀,林鄭月娥和局長沒有隨意接納來自建制政黨的落選名單,不然新聞稿的名字會讓大家更驚嚇。

賽前預測和分析未必代表他們就是天下無敵,就讓時間驗證他們一天讀多少本書,對政策有多熟悉以及未來有多少時間用在交流、民生和政策之上。相信政治助理團隊在十月前會完成組班,餘下的戰場就剩下中央政策組,宜看資深政務官年底的報告會有展示什麼方向和藍圖,拭目以待。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