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青嶼幹線雙向收費搞到大塞車 突顯香港電子系統落後

撰文:陶思文
出版:更新:

因應港珠澳大橋快將啟用,青嶼幹線大嶼山及馬灣收費廣場於昨日起實施雙向收費。今天為首個上班日,早上上班繁忙時間往機場方向近收費站交通擠塞出現長長車龍,龍尾曾一度排到屯門公路近掃管笏,大欖隧道往九龍方向需間歇性封閉,直至早上十時過了繁忙上班時段後才陸續回復正常,令不少前往機場的上班族和搭客受最大影響。但最貽笑大方的原因竟是收費亭不足,未能盡快處理人手收費,消化車龍。運輸署和隧道公司當負上最大責任,盡快處理有關擠塞問題,否則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可能會有更大影響。

現時青嶼幹線是進出大嶼山的唯一道路,為方便駕駛人士及令前往機場的交通更暢順,青嶼幹線由1997年啟用後一直採用單向收費安排,只需回程往九龍時一次過支付雙向費用。由於當港珠澳大橋啟用後,青嶼幹線將不再是進出大嶼山的唯一通道,因此須在大橋12月通車前作準備,改為雙向收費。運輸署明顯在實施雙向收費前未有作通盤的考慮,現時往機場方向收費廣場中只有2個自動繳費及4個由人手操作的收費亭運作,原本設置的5個收費亭已於1999年移除,需待12月完成工程後才能重開,導致今早出現大塞車。隧道公司以為6個收費亭便可處理大量繁忙時段的車流,當中更只有2個自動繳費亭,今早的大塞車亦顯示香港在自動收費系統方面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

今晨青嶼幹線往機場方向近收費站出現長長車龍。(資料圖片)

現時所有收費隧道和青嶼幹線雖則都已裝設自動收費系統,讓貼有自動收費標籤的車輛駛過指定的收費亭而無須停車繳費。但根據政府2016年的年報顯示,當中只有約47.7%的駕駛者經過收費亭時,選擇使用自動收費系統。

翻查獨佔全港12條收費隧道和青嶼幹線自動收費系統的「快易通」(Autotoll)的資料,公司會向每個貼於車窗的電子收費標籤收取開戶費$150,另月費$35,加上每次基本的「預繳費」(即同八達通的自動增值額)最少為$500至$3000不等,視乎車種大小而定。相信這可解釋到為何有超過一半的駕駛者寧願倒退回八十年代以「散紙」方式繳費,加上收費員的找續時間,每輛駛過的車輛時間最少增加20秒甚至近45秒至1分鐘。尤其駕駛「搵食車」的司機,可能對快易通的行政收費以及大額的預繳費有意見,如的士、貨車等需要輪更的司機,更可能因結算麻煩,而不會使用快易通。

反觀新加坡,自1998年起為配合電子道路收費(ERP)推出一張儲值票NETS CashCard,類似香港的八達通。CashCard主要用途是電子道路收費,只需將卡插入車輪內的收費讀卡器,車輛經過收費站時使能自動收費,收費道路亦毋須設立收費站,大大減低塞車的可能。這與香港Autotoll要每次預繳上述的大額明顯不同,搵食車司機可於登車上班時才插入自己的儲值卡,方便計算成本。由於新加坡的ERP制度是按照區域內的平均車速每半小時自動調整收費,以調節該區域的車流數目,這也是不能用人手收費的原因,也能避免像香港般原本方便節省行車時間的高速公路,會因收費問題而導致大塞車如此「戇居」。日後如香港發展電子道路收費解決塞車問題,不得不認真考慮參閱新加坡的模式和技術。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