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政策.博評】首置上車盤限售予公屋戶 才能避免炒賣

撰文:陶思文
出版:更新:

近日,有消息透露特首林鄭月娥十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將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而售價將與巿價脫鈎,公屋居民更可優先認購,但轉售限制可能會較現時的居屋、綠置居等為多,八至十年內轉售單位只可由政府回購。政策初議原意是好,但有幾點值得留意。

首先,林鄭提出「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正是配合剛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一環,讓公眾就土地供應和房屋供應扣連進行「大辯論」,理順過去土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問題,兼要打破過去香港人一直迷信的「買磚頭可致富」、「炒賣可當飯食」的思維,但林鄭不應忘記最終要解決的是港人的住屋問題,而非單單部分人的置業問題。

「以置業為主導」的房屋政策,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公屋居民可優先認購。(資料圖片)

林鄭提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相信是要落實其競選時承諾的政綱。上車盤跟以往資助房屋不同,售價是要考慮巿民的負擔能力,不會再像現時無論新推出的房委會居屋、房協資助出售房屋般與「瘋癲」的市價掛勾,就算加上折扣售價也要逾二三百萬元;而二手居屋綠表價亦大部分超越三百萬,白表更有逾五六百萬,連出售公屋也以呎價過萬成「公屋王」。「癲價」出現正正是轉售條件寬鬆,市民見購買資助房屋都有利可圖而一起去高追,加上房委會要迫走富戶,製造更多的置業需求所致,嚴重脫離中下階層市民的負擔能力。

林鄭要落實其競選時承諾的政綱,放寬未補價居屋租予有需要家庭是其中一項重點。(資料圖片)

如果首置盤訂價為一百多至二百萬元以下,相信大部分居住一段時間的公屋居民,也會有一筆儲蓄供首期和簡單裝修之用,為他們提供多一個居屋以外的選擇,增加誘因讓他們退回公屋單位予公屋輪候冊人士上樓,更可避免減少公屋供應量,有助加快公屋單位流轉,製造向上流的希望。

推出首置盤時的轉售限制較綠置居和居屋為嚴謹,相信可防止為樓市加熱,避免製造更多炒賣。但如消息般指僅限售八至十年,則未必能完全避免炒賣的問題,也未必如前述可讓公屋流轉加快。政府應考慮將銷售對象限制在公屋居民之間,買首置盤便要退回公屋,才可保持公屋流轉量。而增建首置盤能讓政府加快收回建築成本,提供更多資本興建公屋,並將部分基層市民的置業需求從地產商轉往資助房屋,相信可壓抑癲價,更可避免能力有限的市民勉強去「追車」,最終變成負資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