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美大選】為何特朗普會冒起?(下)

撰文:梁啟智
出版:更新:
共和黨建制派儘管極之不滿特朗普,卻得理解他冒起的政治背景,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
梁啟智
特朗普在五州初選後於佛羅里達州發言。(路透社)

前文提到共和黨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轉向,至今成為代表「憤怒白人」的政黨,也就是特朗普在共和黨冒起的遠因。

學者對共和黨選舉策略,是否只是一種掩飾了的種族主義,有不同看法,也有學者認為「一家人、一架車、一間屋」的市郊化現象,對共和黨走向保守同樣重要。但這些都是遠因,我們要看特朗普為何在這個時候冒起,還要從 2008 年奧巴馬當選開始說。

特朗普冒起 奧巴馬「功不可沒」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而近年來移民的來源地,已不如一百年前──來自非歐洲國家的移民愈來愈多。在這個背景之下,一個以白人選民為支持者主體的政黨,注定要受到挑戰。

特朗普成功冒起,與奧巴馬 2008 年當選總統不無關係。(美聯社)

在 1976 年的時候,白人選民佔投票者的 89%,來到 2012 年卻只有 72%。正常來說,共和黨應該努力擴闊自己的選民基礎。事實上,共和黨也曾經向黑人和拉美裔移民打主意,但當黨內還有不少人說出各種歧視言論的時候,這工作往往事倍功半。

來到 2008 年奧巴馬當選美國首位黑人總統,共和黨不單沒有警覺時代已變,反而向另一極端走,向奧巴馬展開全面的不合作運動。這姿勢演變成 2009 年起的「茶黨」運動,並協助共和黨贏得 2010 年的中期選舉。

這次中期選舉十分重要。民主黨的支持者,往往都是總統選舉才出來投票,中期選舉卻不出來,共和黨本來就佔上風(就好像香港的民主派支持者,往往只在立法會選舉才投票,區議會選舉卻不出來,於是建制派便得到大多數的區議會議席)。

特普朗雖不獲黨內建制派歡迎,卻贏得不少共和黨選民的支持。(網上圖片)

選區重劃後果:愈走愈偏激

中期選舉過後,共和黨奪得了許多個州政府的控制權,而這一年剛剛好又是美國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和隨之而來的選區重劃,共和黨就藉着控制州政府,來重劃聯邦眾議院的選區劃界(Gerrymandering),讓自己逃過選民流失的困局。以賓夕凡尼亞州為例,共和黨在 2014 年贏得 56% 的選票,卻因為選區劃界,而得到 72% 的聯邦眾議院席次。

但這樣做是有後果的。如果一個選區有可能落入民主黨的手中,共和黨就有壓力要派出一個溫和的候選人去競爭。但如果選區劃界已預先決定了該選區會落入共和黨的手中,則共和黨就可以毫無顧慮地提名一個偏激的候選人了。現任議員為免在黨內初選的時候,被質疑不夠「根正苗紅」而被拉下台,也會紛紛愈走愈偏激,整個共和黨的基礎也就變得極端起來了。

問題是,眾議院議席,可以用選區劃界來保證當選,總統大位卻沒有這種條件,兩套遊戲規則出現落差,但支持者仍然是同一班人。共和黨領導天天向支持者大肆抹黑奧巴馬,對幫助共和黨贏取中期選舉很有作用,卻未能有助贏得 2012 年的總統選舉。共和黨基層感到受騙,自然就想「拆大台」起來,特朗普正是趁此時勢而起。

  總的來說,共和黨建制派儘管極之不滿特朗普,卻得理解他冒起的政治背景,很大程度上是他們自己製造出來的。

無論特普朗最後能否出線,他對共和黨內肯定已造成很大傷害。但說到會否使美國政治整體向右走,則恐怕還是言之尚早,畢竟,他到今天還未能夠在任何一個州的共和黨初選,取得過半數的選票,無需誇大他在美國社會中的整體支持度。如借他的冒起,來攻擊美國左翼在過去數十年來平權運動的成果,則更似是「抽水」多於客觀分析。

(梁啟智將接連追蹤美國由初選至大選的情勢,直至美國第45任總統出爐。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