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博評】將「都係俄國衰」變成萬能Key,無助解決問題

撰文:泰倫西
出版:更新:

特朗普在去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意外當選,卻爆出了俄羅斯在背面干預選情的醜聞。直到近日,有調查又再披露俄國資金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賣廣告散布情報;甚至又有傳言指出俄國也曾干預去年的英國脫歐公投。一時之間,全球的手指都指向俄國,使它彷彿成為了一切的幕後黑手。

俄國有否干預是個陰謀論的論述,我個人不喜歡討論陰謀論,因為討論最終往往很易變成個人感情與偏見的發洩。真正應該討論的是,它們將問題歸咎於俄國,就真正解決到問題嗎?無論是特朗普當選還是英國脫歐,事過一年後,無論是美國人和英國人都明顯流露出後悔的感覺。特朗普不言而喻,自當選一刻起就已引起多方批評;而英國脫歐一事,隨着民眾慢慢冷靜下來,文翠珊政府與歐盟談判條件又處處碰釘,有不少聲音甚至提出要再舉公投決定是否取消脫歐。

後悔的時候,人的天性並不是自我反省,而是將問題轉嫁他者。「俄國干預」在此情此境自然就成為一個逃避問題的convenient truth。

「係囉!都係俄國唔好啦!」、「如果唔係俄國,我哋就唔會搞到今日咁田地啦!」

只要轉移視線,得出「要不是俄國,我們就不會做出這種決定」,就有大條道理否定整體的問題,繼而可以反悔。只要這樣解釋,責任不在我,而在他者,心裏自然感覺良好。但作出決定、投下選票的人畢竟最終是自己,其應該負的責任是無可否定的。民主制度常言「權利」,但很少人清楚「權利」的背後同時,也有為做錯決定而負上責任的「義務」。如果問題解決了,那似乎也不是什麼問題。但不願意負上責任的結果,就是推卸與逃避那些自己不願面對的真相,問題只是繼續放置在前,並沒有解決。

這不是一個事不關己的問題——「俄國」其實只是一個「萬能Key」,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放上任何的代替,以滿充人類逃避問題的心態。例如「都係社會嘅錯啦!」、「都係老師嘅錯啦!」、甚至「都係運氣嘅錯啦」。尤記得小人父母,在我妹妹尚年幼時,在她不小心一頭栽到牆壁上,竟安慰她說「都係牆壁唔好」。

「負責任」不是人類天性,而是後天培養的。承認錯誤和進行自我反省也是需要勇氣的。自省能力是一種可貴的能力——通過自省,我們才能不斷探求自我(又或是群體)的缺失,日漸向改善的方向進發。當然,我不是指所有問題都是個人問題,很有可能真的是「社會嘅錯」。但即便社會真的錯了,那錯在哪呢?我們又是否有耐性願意去探究,還是只是隨便找個方便的箭靶將問題歸咎於其身上就算了。「都係社會嘅錯」有時聽起來很簡單,但認真研究發掘起來卻非常困難。

反求諸己,假如我發現自己文章收視不好,也只能認命先反省自己的問題,簡單地將問題推給廣大讀者,最終只是逃避問題罷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