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特朗普訪華三天 焦點是朝核貿易

撰文:李幼岐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亞洲之旅,先後訪問日本、韓國、中國、越南、菲律賓五國,其中的「重頭戲」明顯是11月8日至10日的中國之行。中方以超常規的「國事訪問+」禮待,不但說明到訪貴賓的重要,也說明這次訪問對中美兩國關係和解決「朝核」問題的重大意義。事實上,特朗普訪問五國,「朝核」都是焦點議題,尤其是中國。因為,放眼世界,要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就一定離不開中國。特朗普一再公開表示是感謝「中國幫忙」或「習近平幫忙」,其理在此。特朗普又稱他與習近平是「偉大的關係」,一切就盡在不言中了。

特朗普訪華,理論上會涉及四個議題,即:朝鮮半島核問題、中美商務合作、台灣問題、南海局勢。毫無疑問,其中「朝核」和商貿(主要是美方要減少龐大的貿易逆差)是「重中之重」,也是「當務之急」。絕不誇張地說,在朝鮮一再核試(9月初進行第6次核試)和試射導彈之下,美朝雙方劍拔弩張,戰爭以至核戰一觸即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將這一局面形容為「脆弱」,堪稱恰如其分。

中國對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參與及介入,首先可見的是同意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決議,而未使用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跟着是以實際行動制裁朝鮮。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朝鮮的進出口,尤其是煤炭、服裝等的出口和石油及其產品的入口,主要就依靠中國。換言之,中國的實際制裁,才能對朝鮮經濟造成巨大的壓力。在特朗普訪華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中國主張堅持「半島無核化」。為達到這一目標,除了經濟制裁之外,不知中國是否在外交、人事、以至軍事上也有採取一些行動?例如,有傳聞指中方加強了中朝邊境的防禦。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謹防朝鮮的挑釁,一是防備難民湧入。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雖不大,但仍如古語所說「防人之心不可無」。美朝開戰的可能性不宜排除,那就不得不防。

這次特朗普訪華,從商貿角度看,可形容為「滿載而歸」。(路透社)

另一重點是中美商貿合作。特朗普指出,歷年來的中美貿易,美方每年約有34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逆差,這樣的情形必須改變。於是,美國啟動多項調查,又揚言要徵收極高百分比的關稅等。但有中方官員表示,關鍵不在美方減少中國商品的入口,而在於應該致力於美國商品增加對中國的出口。這就意味着,假如美方要增加對華出口,可能要解除許多高科技產品的對華出口禁令。美方是不是願意這樣做呢?相關的禁令是歷史上美方敵視中方的措施,可說是一個影響雙方貿易額的一大矛盾,那麼,特朗普能否化解這個矛盾呢?

這次特朗普訪華,從商貿角度看,可形容為「滿載而歸」。8日,簽了超過90億美元。副總理汪洋指這只是「暖場」。果然,9日在習近平和特朗普兩位元首即場見證下,中美商界簽署2353億美元的協議。這一下就把中美貿易年逆差的大部分都給「消滅」了。筆者想,假如美方真的解除高科技產品輸華的禁令,不但美方的貿易逆差可以解決,說不定反而出現順差,美方又何樂而不為呢?高科技產品的附加值肯定比較高,假如去掉「敵視」的因素,逆差問題根本很容易解決。站得更高一些看問題,美國和中國是世界排名第一大、第二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若能貿易平衡,不發生貿易戰,不狂加關稅,那麼,不但中美關係不會出現波瀾,更對世界經濟平穩大有助益。這絕對是有利世界和諧及和平的事。要達成這一目標,明顯需要中美合作,共同努力。

理應指出,中美貿易主要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問題,而且不難解決,但「朝核」問題卻涉及美國和東北亞各國,包括韓國、朝鮮、日本、中國、俄羅斯等,甚至涉及全世界的安全,那就非同小可了。因此,國際社會的關注也集中在「朝核」和「半島無核化」上面。但時至今日,朝鮮的立場和態度仍未見有軟化或改變的迹象。朝鮮官媒朝中社發文,對特朗普訪問韓國大表不滿,指為「加劇半島緊張局勢」,又說「甚至可能引發核戰」。朝鮮《勞動新聞》則稱:「特朗普訪南韓,企圖加劇對我們的軍事恐嚇,意圖點燃核戰的導火線。」但也值得指出,在B1B戰略轟炸機飛抵半島上空(南部)和三個航母戰鬥群的大軍壓境下,朝鮮除了放上述「嘴炮」,並無核試或射彈之類的實質性軍事行動。這是不是好現象呢?朝鮮是否在國際制裁和各方壓力之下,改弦易轍,願意重回談判桌,與中、美、韓等國一起和平解決核武問題呢?但願如此!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