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日運動】不只是教育 需社會制度改善「煉獄」

撰文:陳俊偉
出版:更新:
吳局長表示「不忿有問題即歸咎教育制度」…真的不只是教育制度出現問題,而是香港整個社會,整個制度,整個生活模式出了問題,這是勞福局、發展局、以至整個政府需要處理的…現在的香港仿如一個「煉獄」,人民被生活的負擔煎熬。問題扣連着香港的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單一化、人才浪費、以至勞工保障。
陳俊偉
(羅君豪攝)

為什麼一連串學生輕生的事件,不是制度的問題?

為什麼學生輕生,只有家長、老師及學生需要檢討?

為什麼學生的問題,是個人問題而不是社會問題?

為什麼只是學生,而不是檢視整個社會、整個體制的問題?

充滿着「為什麼」,心裡想着中大社工系畢業的吳局長。

迷思:「知識改變命運、改善生活」?

吳局長表示「不忿有問題即歸咎教育制度」,筆者十分同意局長的講法。因為真的不只是教育制度出現問題,而是香港整個社會,整個制度,整個生活模式出了問題,這是勞福局、發展局、以至整個政府需要處理的,絕不能只歸咎教育,而忽視問題的社會性及制度性。

學生的輕生,當中大學生佔了一個部分。為什麼是大學生呢?我們先看看大學學位數量。

大學受政府資助的學位,以2015年為例,只有萬多個學位,但合乎入讀大學資格的學生卻有二萬多人1。大學的入學競爭如此劇烈,是分配的問題,但同時也是香港學生的「欠缺出路」。有報章曾報道:大學生畢業之後需清還的學債,一直到37歲才可完全還清,究其原因,是由於工資只維持在萬多元,因此還債期需要延長。

入大學是一個競爭,畢業後進入社會,又是另一個競爭;讀大學卻使自己債務纏身,窮一生也在為別人打工。工資維持在低水平,工時非常之長,這是香港「打工仔」面對的景況,亦是學生的家長每天看見的遭遇,但香港人普遍有一個迷思,就是「知識改變命運、改善生活」

(曾梓洋攝)

問題的根本:勞工市場放任 惡性競爭 工資壓榨

學生的出路問題,正正反映香港的經濟結構出現問題,出路的狹窄引致競爭的劇烈。

香港以金融服務業為經濟結構的支柱,因此大學開辦很多相關的課程。大量的人才每年畢業,卻不是每個學生也獲得同樣的機會。企業招聘以大學的品牌決定優次,然而,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生需要競爭,而較次當大學畢業的同學,則可能沒有機會,甚至需要轉職,做低薪的工作。而基層工人的苦況,更不用在這裏描述了,當年碼頭工人的遭遇,今天因為沒有保障,仍在各行各業發生。人才氾濫導致工人容易被取代,企業有很多選擇,情況使工資維持在低水平。

香港政府沒有保護勞工權益,勞工市場與其說是「自由」,更應該被稱為「放任」。工人在市場、在機構被剝削,低工資、高工時、沒有工會的集體力量、工作環境惡劣,到處也是「惡性競爭」。大學生入讀大學之後,他們看見走進社會後的困境;當家長的,則看見社會現實,為人父母當然希望子女能夠免於這樣的困苦,可是家長的期望,卻又成了子女的壓力。

(資料圖片)

工時過長 影響家庭生活 無法關心教育子女

社會的問題,一環扣一環,這當然不只是教育的問題,而是整個香港社會制度出現問題,勞工工時的過長影響家庭生活,沒有時間,又如何做到吳局長建議般,與家中的子女好好對話?面對這樣的生活壓力,又怎能有好情緒,好好關心及教育子女呢?

現在的香港仿如一個「煉獄」,人民被生活的負擔煎熬。問題扣連着香港的經濟模式、產業結構單一化、人才浪費、以至勞工保障, 這不只教育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其他問題。

的確,問題不只是教育,是這套經濟模式,是整個社會,未知局長的「不忿」,是否有着與筆者同樣的社會面向呢?

1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資助自資專上課程學生 增加資助大學學額〉,《2015年施政報告教育政策前瞻》,https://www.hkptu.org/ptunews/640/headline-t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