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台續牌】多了市民對電台節目反感 為什麼?

撰文:李立峯
出版:更新:
觀看過同一段美國政治新聞後,共和黨支持者傾向覺得內容偏幫民主黨,民主黨支持者傾向覺得內容偏幫共和黨。這些研究結果,被稱為「敵意媒體現象」。
李立峯
有意見指林海峰(中)向青少年樹立壞榜樣;潘小濤的節目令人反感(左)。

政府就商台及新城續牌問題,做了一個意見調查,和舉辦了一些公聽會,從中得出的意見,使政府在續牌之餘,向兩個電台提出了一些「建議」。

意見調查所得的結果之一,是 21.6%電台聽眾表示,曾聽過令他們反感的節目內容,主要涉及立場偏頗、節目內容不持平、偏幫某個社群或組織等。政府的報告同時指出,在2010年的調查中,同類意見有17.9%,2007年則只有15.7%。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多了電台聽眾表示反感。但這代表2015年的電台節目相比2007年,真的多了偏頗的情況嗎?

聽眾反感 是因為電台變得偏頗?

這要先談談傳播學研究中一個叫 hostile media phenomenon-敵意媒體現象的東西。

80年代初,幾個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研究,他們叫一批學生,觀看同一系列有關貝魯特大屠殺事件的電視新聞報道,然後評價新聞是否客觀公正。
最有趣的研究結果是:本身在態度上支持以色列的大學生,覺得新聞報道偏幫阿拉伯國家,本身在態度上支持阿拉伯國家的,則覺得同一系列新聞報道偏幫以色列。

另外一些實驗以美國本土政治新聞為焦點,結果一樣:觀看過同一段美國政治新聞後,共和黨支持者傾向覺得內容偏幫民主黨,民主黨支持者傾向覺得內容偏幫共和黨。

這些研究結果,稱為「敵意媒體現象」

當觀眾持強烈態度 中立的報道 反顯「不中立」

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其中一個解釋,是對一個持有強烈態度的人來說,中立的報道,其實並不中立。如果一個人深信政客甲,在客觀上遠勝政客丙,但媒體卻說二人各有優劣,他就可能覺得,政客甲的很多優點,媒體都沒有報道出來,但政客丙那僅有的優點,卻得到不成比例的重視,結論可能是:媒體在偏幫對方。

回到我們最初提出的問題:近年為什麼多了市民對電台時事節目反感?

用「敵意媒體現象」來看,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政治爭議在過去幾年越見白熱化,民意出現兩極化趨勢。當人們的政治態度越來越強烈、甚至極端的時候,人們就更容易覺得媒體的內容「唔啱聽」,敵意媒體現象更容易出現。

亦即是說,跟電台節目的實際內容有沒有轉變,可能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這只是一種解讀。要支持這個解讀,我們至少要看看,對電台節目反感的市民,是否建制派和民主派支持者都有。同時,對電台節目反感的市民,是否主要來自政治意見最強烈和極端的人。但根據個人觀察和判斷,這解讀成立的機會還是頗高的。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