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回應周永康、黃之鋒:維護囚犯尊嚴不等於不可懲罰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曾醒祥:我知道懲教所的黑暗 但我竟習以為常】

【香港社工總會:青年犯被虐打,是子虛烏有嗎?】

【任建峰:又唔係我個仔俾人虐待?他們都是我們的兒女啊!】

幾名因衝擊公民廣場而一度繫獄的年輕人都談到獄中生活,其中周永康提到踎班(即所員飯後在操場蹲下集會,讓懲教人員點名)的做法,並質疑「食物金字塔」海報與所吃營養餐單的水果分量不符。黃之鋒調監獄時,則曾遭剝光豬搜身,並蹲着回答問題。他們關注的是犯人尊嚴和待遇,由此令人想到現時本港監獄管理的理念。

本港的監獄,現時多被冠以「懲教所」之名,歸懲教署管轄。今年是懲教署易名35周年,此前該署本名為「監獄署」,易名標誌着理念的改變,由原來的注重羈管,變為懲教並重。所謂懲,是指懲教院所透過執行紀律和秩序,讓在囚人士可以在安全的羈押環境中,自我反省,改過自新。所謂教,則是協助在囚人士接受全面的更生安排,包括輔導、教育、職業訓練和心理矯治等,以裝備自己,準備出獄後重過新生。

以往,監獄一般都偏重懲罰,以阻嚇人以身試法,當中甚至有些措施傷及囚犯的尊嚴。現時,懲教所主張懲教並重,強調維護囚犯尊嚴,避免他們產生反社會的逆反心理,從而更難在出獄後融入社會。只不過,懲教所有些制度仍有監獄的遺迹,相信踎班、剝光豬搜身等,或許就是從前殘留的規矩,沒有徹底革除。周永康和黃之鋒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反思。不過,維護囚犯的尊嚴不等於不可懲罰,在注重教之餘,也一定要嚴明紀律,乃至於有適度的懲戒,例如,對於不守規矩的囚犯,可以給予單獨囚禁,既無損尊嚴,又讓他們嘗到孤獨的滋味而不敢犯禁。院所方面還須想到多些類似的懲戒措施,使管理更加完善。

現時的懲教所,對於囚犯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視的(資料圖片)

【懲教事務職員協會回應虐囚指控:迷失了的北斗星,我為你難過】

【曾醒祥:少年犯被虐啞忍 四大原因解釋為何不投訴】

其實,現時的懲教所,對於囚犯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視的,也有許多點子。例如歌連臣角懲教所有見於良好家庭關係對更生人士的重要,就趁中秋節安排少年犯與家人一起做月餅,加強他們與父母的關係。他們平時見家人要隔着一張桌子,這回卻是面對面和家人一起做月餅,更加自然和親密,而媽媽更第一次吃到兒子做的月餅,不禁感觸落淚。這樣的安排,讓少年犯感到父母的愛,可促使他們重新振作。指責是容易的,但卻勾起負面情緒,總不如用愛去感化。這就是懲教的精神所在。

不過,進入懲教所畢竟不是去享福,而是接受懲戒和教導,囚犯的待遇不宜奢華,而應樸素。好像飲食方面,若如周永康所說,水果份量與食物金字塔營養餐單分量不符固然不好,但也不必大魚大肉,總是嚷着改善生活。只要營養足夠,粗茶淡飯亦應滿足。

周永康和黃之鋒都注重改善囚犯的待遇,維護囚犯的尊嚴,只要訴求合理,這都是應該的。不過,其實他們也應注意配合懲教所的懲與教。好像他們入獄期間,泛民議員濫用「公務探監」,12天內至少探監13次,大大妨礙了他們在獄中的作息,恍似「坐風流監」,他們又有沒有勸這些議員節制呢?作為一名正直的青年人,相信這也是應該的。他們因緣際會,搖身一變成為「囚犯代議士」,這等機會尋常人可是恨不來的,如今,他們把握到,就要演好角色,做個持平的「代議士」。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