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非建制派2018展望:《易經》智慧抗逆境,弱項正是強項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在2017面臨山窮水盡的非建制派,在2018年,可借助《易經》的智慧以圖翻身。大家不要笑,這並非導人迷信的神怪說法,而是有學理支持和迫切需要的策略調整。

2017年對非建制派來說,面對議員被DQ,喪失議會的否決權,議事規則被修改,連群眾的熱情也漸失去,是不堪回首的一年。事實上,用「非建制派」這四個字來籠統地形容支持香港民主的人士,也帶點不倫不類。這一個統稱下,包括泛民,自決及本土等不同派別,反映這個政治版塊的四分五裂,內憂與外患。

展望新的一年,必定要痛定思痛,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但面對逆境,勢孤力弱,一切又談何容易?在資源和實力没有明顯增加下,非建制派所需要的是思維的大革命,在自我顛覆下重生。

這並非痴人說夢話,而是有根有據,更是來自作為中國五經之首的《易經》的智慧。把《易經》的思想用在管理與策略上的研究多不勝數,對於《易經》不熟悉的朋友,可能會以為它的重點是求神問卜,但很多《易經》研究的重點並非鬼神,而是它的卦義。

在《易經》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無論是吉或凶,也是好中有壞,危中有機,正如太極圖案一樣,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就以它的第一卦「乾卦」為例,本應是大吉之兆,但若因此放軟手脚,高傲自滿,便會「亢龍有悔」,驕兵必敗,最終自取滅亡。

用於策略上,《易經》的智慧有兩大啓示。第一,世間根本沒有強項(strength)和弱項(weakness)的絕對區分,弱項同時是強項,缺點也可以是優點,一切視乎定位和情況,這正是管理學中的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第二,是事在人為,沒有完全不可改寫的將來和一早注定的命運,任何事情也總有改善的空間。這正是心理學中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理論,指出心態改變行為,行動最後改變了命運。

對非建制派來說,第一點尤其重要。打個簡單比喻,一個大隻佬和一個婆婆,表面上,體力是大隻佬的強項,婆婆的弱項,若果婆婆真的選擇和大隻佬鬥大力的話。問題的關鍵是阿婆不應和大隻佬拔河鬥大力,而是應用可憐,透過弱者的身份來博大隻佬及公衆的同情,以爭取自己的訴求。巧妙的一變,阿婆即時可把自己的年老體弱,由缺點變成了殺手鐧。

建制派近年屢次批評通識科。(資料圖片)

運用《易經》的權變思維,來分析非建制派的當前形勢,失去了議會的否決權及「拉布」的能力,可以是優勢而非挫折,因為建制派現已「當家作主」,日後不能再把施政失敗的責任,推卸在「反對派」或任何人身上,而他們的真正執政能力,亦在公眾眼前表露無遺。同樣道理,香港人只顧「搵食」,生活但求「貪方便」,對政治的漠不關心,也可以是強項而非弱項。非建制派可以透過爭取生活上的方便和利益,如關於中產利益的「反圍標」行動,和與街坊及低下階層生計息息相關的爭取地區墟市運動,來組織,動員和教育市民,使民主運動更能遍地開花,落地生根。

《易經》的英文是《Book of Changes》,告訴我們要根據不同形勢,作出相應的調節,能屈能伸,才是進退有道。非建制派的問題,是往往只懂用自己的弱項硬碰,不善於因應變化調整自己的定位和策略。正如議會政治在建制派手握憲政權力的壟斷下,早已是一個插翼難飛的「鳥籠」,但卻仍是非建制派的焦點,更往往為爭朝夕與議席,而同室操戈,結怨成仇。這形勢再發展下去,難脫離節節敗退的軌跡,無論如何奮力反抗,恐怕只能減慢被打敗的速度,無力扭轉大局。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