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公路翻九巴.來稿】兼職車長:專營巴士行業的結構性問題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文:特倫(專營巴士公司兼職車長)

近日大埔公路的嚴重交通意外,再次掀起社會討論專營巴士行業的問題。歸根究底,問題核心出自行業的待遇、培訓及監管不足,政府及巴士公司應多管齊下,徹底解決問題。

全職車長待遇差 兼職車長解決燃眉之急

現時九巴、新巴/城巴均標榜員工月入可達兩萬元,不少評論及訪問已解釋過數字背後帶有一定「水份」,再加上部份總站缺乏休息地方,行車時間緊逼、更份安排又不理想,車長的待遇並非如此吸引。

不過,專營巴士公司養活數以萬計車長,是支撐陸路運輸行業的主要持份者,卻厚顏無恥的推說薪酬是根據市場指標而定,說穿了其實就是「合謀定價」,這亦正是巴士公司未能挽留人手、長期招募的首要原因。

巴士公司不但沒有着力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則繼續積極拓展服務,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仍積極開辦新線、加密班次,導致前線每天都出現「十個煲六個蓋」的情況,個別車廠在正常上班日可以一名後備車長也沒有。

人手緊張既成事實,但又需要維持過度拓展的服務,巴士公司便從招聘兼職車長入手,期望「救得一班車得一班車」。這種模式可以稍為舒緩人手緊張的情況,特別在應付節日需求能有效疏導人潮而減少對正規服務的影響,但明顯不是長遠而有效的方案。

車長經驗與駕駛態度技術無關

兼職車長來自五湖四海,各自有自身工作安排,有些人平日輪休,有些人周末休息,在休息日協助維持服務順道賺一些外快。

有人質疑兼職車長培訓不足、經驗欠奉,九巴更一刀切暫停所有「經驗不足」的兼職車長工作。但事實上,車長的駕駛態度和技術與經驗並沒有直接及必然關係,若稍加觀察,不少擁二、三十年經驗的全職車長也不懂如何正確操控一輛巴士,一樣有不當操控軚盤、油門、迫力,甚至手腳不協調、脾氣暴躁的車長,駕駛態度和技術甚或比新入職或兼職車長不堪。

此外,全職車長一樣面對工時過長、休息時間過短的情況,而不論全職或兼職車長的工餘時間均需靠員工自律,車長晚上有沒有睡覺、睡了多少個小時,與全職或兼職並無關係。故此,員工聘用條款和經驗並非影響服務質素和造成意外的核心原因,問題乃出自政府及巴士公司沒有投放資源監察和提升車長質素。

九巴在2010年及2011年的脫班率一度高達6.5%及8%,「冠絕」其餘5間專營巴士公司。(資料圖片)

從培訓入手提升車長整體質素

現時政府和巴士公司對車長的培訓和監管是毫無疑問有改善空間的。政府及巴士公司的口徑是通過運輸署的駕駛考試的車長便符合資格,但「合資格」與「駕駛態度和技術」兩者並不掛鈎,所以每天路上才會有不少由「合資格」司機(不論車種)因態度或技術問題造成的交通意外,邏輯就正如擁有豐富經驗的人不自動擁有良好駕駛態度和技術一樣。

巴士公司一般按政府要求,每年安排全職車長上一次理論課程,不設路面實習課程,情況就如紙上談兵;兼職車長入職後更是不設任何培訓課程。

巴士公司雖會定期派員監察車長表現,但受編制所限,一般只能優先處理接獲乘客投訴的個案,難以深入觀察全體車長表現;而兼職車長上班時間不定,公司亦鮮有安排人員抽查。

另一方面,巴士公司慣常透過扣減獎金懲罰表現欠佳的車長,對薪酬不高的一群確實造成無形心理壓力。若繼續以現行的培訓和監管模式,長遠而言不能挽留車長並提升質素。

反觀若政府及巴士公司着力投放資源完善監察和培訓制度,長遠而言相信定能改善整體車長質素。例如加強派員隨車觀察及分析電腦行車數據,每年安排車長接受理論和路面訓練,以提升整體車長的駕駛態度、技術以至情緒管理,及加深車長對防衛性駕駛(defensive driving)的認知為目標;同時減少以扣減獎金等懲罰方式處理表現問題,相信在減低車長壓力的同時亦能有效提升車長專業水平。

結構性問題需靠長遠規劃解決

社會大眾期望的是安全及優質的巴士服務,現時專營巴士行業面對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不能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處理。若政府及巴士公司不痛定思痛,透過改善車長待遇、加強監察及培訓制度,以長遠提升車長質素為目標,就只會讓現時存在的惡性循環持續下去,對車長及乘客造成雙輸局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