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張德江CV 拆解訪港目的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張德江)南下訪港,大家關注中央政府對特首選戰的取態,尤其是希望從握手、宴會座排、講話內容尋得蛛絲馬跡…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共產黨除了細心雕琢文字,也強調「戰略高度思維」…當我們回歸理性分析,張德江的CV(履歷)或許為我們提供蛛絲馬跡,立體分析張德江將會帶給香港的訊息。
張景宜
(路透社)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管港澳事務,應特首梁振英的邀請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中央大員南下訪港,大家關注中央政府對特首選戰的取態,尤其是希望從握手、宴會座排、講話內容尋得蛛絲馬跡。這也難怪,這種鑑別推理方法都是研究「蘇維埃體制」的基本通用套路,不能說沒有用。

履歷上蛛絲馬跡 揭示將會帶來的訊息

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共產黨除了細心雕琢文字,也強調「戰略高度思維」。而當中旨趣之處,此思維乃由中央大員主政地方期間的經驗累積而成。我們要作出政治預測或解讀,故然可以各取所需,但是當我們回歸理性分析,張德江的CV(履歷)或許為我們提供蛛絲馬跡,立體分析張德江將會帶給香港的訊息。

1. 「泛珠構想」​VS「一帶一路」
為什麼特首梁振英邀請張德江出席《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呢? 主流解讀認為,梁振英希望得到中央官員的祝福,特別是身兼政治局常委及主管港澳事務的張德江。而且,中央官員出席「一帶一路」相關的活動,也具有推廣國策的意味。

然而,張德江的CV有一項主政廣東的經驗(2002-2007),並提出「泛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構想。那些年的「泛珠構想」與今天「一帶一路」的精神大同小異,由當時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張德江現身講解,可謂最合適不過。[1]

那些年的廣東與今天的中國,過去的經濟表現一枝獨秀,但同樣面對製造業失速,外資減少的困境。「泛珠構想」提出「9+2」(九個省區加兩個特區)優勢互補,擴大廣東的經濟腹地,而交通基建是重中之重。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同樣旨在擴大中國在海外的市場份額,通過投資援建高鐵港口,中國希望維持競爭優勢。

而且,「泛珠構想」與「一帶一路」也希望釋放華南市場潛力、促進區域合作,藉此掌握「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機遇。今次張德江訪港,很有可能談及當年推動「泛珠構想」的經歷,鼓勵香港把握「一帶一路」機遇。事實上,張德江尚未來港,有消息指中央政府有意在香港設立「亞投行財資中心」。由此可見,張德江此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第一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網上圖片)

2. 虛實結合、行政區域 VS 經濟區域
當年張德江推動「泛三角、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其中一個特色,是主張「虛實結合」、處理好「行政區域」與「經濟區域」的關係。「虛」與「實」分別指高層次的協調溝通機制和經濟建設項目。[2] 今天跨境基建頻頻超支,加上中港矛盾白熱化。張德江是次訪港,也有可能發表言論,除了循例要求各界準確理解「一國兩制」,也有可能發放訊息,容許一定程度的彈性,處理跨境基建的爭議問題。鑑於香港複雜的局勢以及全國發展情況,調整對港政策與理順中港兩地的關係也會搬上議程,盡量減低經濟發展對憲制行政的衝擊。

3. 視察香港 VS 治渝半年
距離立法會大選和特首選戰分別只有四個月和不足一年,香港局勢變得更複雜。各路陣營急不及待,角力互撼,一時間黑馬與大熱充斥市場。主流解讀認為張德江今次訪港,也有可能收集各界意見和作出定調,勢必影響之後港澳事務的方向。

事實上,大家忽略了張德江CV上的另一項經歷:2012年代理重慶市委書記一職,為期半年。這種特殊的經歷與香港又有什麼關係呢?答案可能是「糾偏」。什麼是「糾偏」?[3] 根據張德江在重慶的經驗,就是維持基本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對不妥當的地方作出批示,甚至低調介入。官方認為,「糾偏」在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沉積多年的所有問題」。來自中央的代表雖然會堅定重申立場,但就個別容易引起民意反彈的事情,他們也不急於表態,而是交由下一手處理。在香港,有什麼地方出現偏差呢?相信各位讀者也是心中有數,有意問鼎特首寶座的朋友不妨多做功課吧。

(新華社)

4. 熟悉地方「差距」的一把手 VS 「擁護黨核心」的救火隊長
對國內政治有基本認識的讀者,應該也聽聞派系鬥爭之劇烈。很多人都猜測,國內的政治鬥爭風暴也在香港打起來。今次張德江訪港,也會間接助長這類捕風捉影的猜測。來到這一點,我們不妨看看中央是如何評價張德江。2012年張德江臨危受命,出掌重慶黨政,官方發稿稱張德江具備「四省歷練,鮮見履歷成孤例」,「1992年即入中央委員會」。[4] 這又有什麼意思呢?

筆者認為有兩個重要訊息。第一,張德江資歷極深,共產黨除了要求官員德才兼備,也著重入黨年份、輩份。張自90年初晉身中央,資歷不容置疑,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即使身兼港澳協調小組組長,張可能會採取低調方式,施加影響力,盡量平息紛爭。今次張德江訪港,除了出席「一帶一路」相關活動,其餘時間都是約見不同人士和出席宴會。

第二,張德江熟悉地方差距,或許有助理順對港政策。張先後主政吉林、浙江、廣東、重慶,明白各地差距遍佈不同角落,必須小心處理輿情,理順中央的政策 [5]。有一則小故事或許反映張德江的行事方式:張在80年代曾出掌東北延邊大學的副校長,任內漢族同學不滿飯堂的朝鮮飲食,發動罷食。張成功勸服學生應尊重少數民族風俗,平息罷食風波,這也促成了張中年入仕。[6]

「熟悉地方差距」是開明政治的其中一個條件。例如張主政浙江期間,容許民營企業家入黨,被視為開明彈性的舉措,爭取工商界的支持。2005年,張德江甚至邀請立法會民主派議員訪問廣州 [7],可見張有大膽決定的先例。筆者也好奇,這一次訪港之旅又會帶來什麼破局呢?

最後,很多人都會把不同的中國政要分成不同派系,張德江也不例外。但觀乎近年總書記習近平強勢治國,多個山頭也被整治,派系鬥爭的火焰可能已經有所減弱。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過分高估一些因素,例如派系鬥爭。但我們不要忘記,共產黨一直都是高度集中的組織運作,加上習近平的新政,派系鬥爭是否有形,或比以前更加嚴重,我們實在無從判斷。與其斷估,不如客觀抽離,靜觀其變。

(Getty Images)

張主政粵期間 曾編修習父史書

如果大家堅持要從派系鬥爭的角度分析中國政治,又或者解讀張德江訪港的工作目標,筆者再跟各位分享多一個例子。

張德江主政廣東期間,親自指導黨史部門編輯《習仲勛主政廣東》一書,該書於2007年出版,張又親自寫序 [8]。由此可見,張德江與習近平的關係值得各位重新評估。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在1978年至1980年短暫主政廣東,奠定基本方針。當年元老之一的葉劍英向習父贈言:「深入調查研究、穩妥制定計劃、及時報告中央、按步執行實施、分清輕重緩急、注意保密安全。」[9] 據悉習父更以此為座右銘,而這段情節也應該收錄於《習仲勛主政廣東》,箇中意義,值得大家細味。

香港特首選戰重要嗎? 當然重要,但這一次張德江訪港,筆者相信各位可以更加客觀看待,從他的CV入手,或許是一個好開始 [10]。大政制訂除了是理性主導,個人背景的考據與履歷也是一部活的歷史書。

 

參考資料:

[1] 大公報(2003)︰張德江提出「泛珠三角」概念
http://www.takungpao.com.hk/mainland/content/2003-11/04/content_1127257.htm

[2]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2004):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香港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背景報告》
http://www.cpu.gov.hk/doc/en/research_reports/200405%20Pan-PRD.pdf

[3] 大公報(2012):張德江結束治渝 救火隊長完成「糾偏」使命
http://news.takungpao.com.hk/mainland/focus/2012-11/1283255.html

[4] 大公報(2012):張德江︰四省歷練 鮮見履歷成中共孤例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content/2012-11/15/content_1380436.htm

[5] 大公報(2012):張德江特稿:37歲入仕 4任地方一把手
http://news.takungpao.com.hk/mainland/focus/2012-12/1347490.html

[6] 大公報(2003):資料︰時任延邊大學領導的張德江成功處理學生「罷食」
http://www.takungpao.com.hk/mainland/content/2003-03/03/content_1126024.htm

[7] 中國評論新聞網(2005):張德江歡迎香港議員訪粵談話(全文)
http://hk.crntt.com/doc/1000/4/2/6/100042607.html?coluid=9&kindid=472&docid=100042607&mdate=0911123624

[8] 大公報(2007):作者解密《習仲勛主政廣東》:張德江拍板編寫
http://www.takungpao.com.hk/mainland/content/2007-12/21/content_1127281.htm

[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習仲勛主政廣東后葉劍英曾以6句話相贈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n1/2016/0217/c85037-28131000.html

[10] 大公報(2012):中共開啓新十年 聚焦新常委-張德江
http://news.takungpao.com.hk/special/zhangdejiang/

(本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