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京官只是一小步 民主派路障仍多

撰文:鍾劍華
出版:更新:
毋庸置疑,中央政府最高層願意正式與民主派議員見面,並通過這一次會面確認他們的身分,是回歸19年來十分難得的一個進步…泛民主派的議員也無須高興得太早…現在中央政府似乎有意調整姿態,願意與泛民議員多作溝通,改善彼此的關係,其實也是要防止泛民政黨原有的支持進一步流失往「本土」及「港獨」陣營…這一次溝通或獲得中央領導人以「民意代表」的身分來接見,也沒有改變泛民政黨和議員面對內外夾擊的事實……
鍾劍華
(左起)李國麟、梁家傑、何秀蘭及劉慧卿均表示,與張德江會晤,顯示中央對泛民態度有轉變。

5月18日傍晚,泛民主派四位立法會議員出席完與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會面的餐前酒會之後,向記者交代會面情況。那是香港人多年來少見的電視畫面,泛民政黨人士可以有機會與中央領導會面,之後表情又是那麼難得的輕鬆和從容。議員們自己與媒介的報道都指出,這是回歸之後泛民議員有機會第一次以「民意代表」的身分,正式面見中央主管香港事務的領導人。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幾位議員的從容及掩飾不了的一點兒得意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民意代表」身分獲確認 泛民喜悅溢於言表

除自己的身分獲得確認帶來的喜悅之外,在會面的短短時間,幾位議員也一如事先張揚的計劃,於特首梁振英也在場下,當面向張德江參了特首一本,指梁振英不適宜當特首、指他是香港社會撕裂的主要原因,還要求中央政府不再撐梁振英連任。過去幾年,特首與泛民主派的關係日趨惡劣,梁振英以前也曾經在公開演說的場合呼籲選民「Vote them out!」,這一次真的可說是「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了。難怪幾位議員於第二天早晨出席電台節目,談到這一點的時候,只憑聲音,也能夠聽的出其難掩的喜悅之情。

毋庸置疑,中央政府最高層願意正式與民主派議員見面,並通過這一次會面確認他們的身分,是回歸19年來十分難得的一個進步。自從回歸之後,中央政府領導人從未正式與全體立法會議員作官式的會晤,也從來未正式解釋過其原因。一般的理解,是因為立法會的議員之中,有頗大的比例是來自中央不能接受的、被標籤為「抗拒中央」和「反中亂港」的民主派議員,他們一部分人更年年都在其他場合高喊「結束一黨專政」,甚至是「打到共產黨」的口號。對於長期慣於被人民無條件擁護的中央領導人來說,這一口氣也實在難以咽下去。

(黃永俊攝)

會面是難得進步 依法施政理應尊重議員政治地位

不過,立法會是香港政治體系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憲政基礎來自《基本法》,產生議員的程序也是得到《基本法》的確認。張德江在訪港最後一天早上會見幾百名各界代表的時候,呼籲大家繼續支持特首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其中一個原因,只因為特首也是「根據《基本法》指定的程序産生的」。如是說,立法會作為香港政治體制的一個組成部分,何嘗又不是根據《基本法》確認的程序來產生的呢?為什麼回歸已經19年了,中央政府一直都不願意肯定立法會部分議員,不支持他們依法行駛立法會議員的職責,而以政治原因,不給予整個立法會恰如其分的尊重呢?中央政府不時說要依《基本法》辦事,叫香港人尊重《基本法》,但自己在行事上,卻因為不滿泛民議員,要矮化只佔少數的泛民議員,而間接否定了立法會應有的政治地位。

中央政府這樣一種雙重標準的行事方式,完全無助解決香港的問題,更是間接為香港的內部糾結推波助瀾。「一國兩制」的精神,就是要確認「行政立法互相制衡」這種代議政體的安排,可以繼續在香港發揮其作用。這一種制度上的角色與職能,不會因為中央的主觀意願是想「行政立法相互配合」而改變。

中央政府不時說要依《基本法》辦事,叫香港人尊重《基本法》,但自己在行事上卻因為不滿泛民議員,要矮化只佔少數的泛民議員,而間接否定了立法會應有的政治地位。(資料圖片)

中央長期冷待泛民議員 種下香港難管治之因

中央政府採取這種態度來面對立法會,對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都不會有好處。在中央懶理立法會的前提下,行政機關及特首本人很多時都顯得不願意謙卑地接受民意的監察,以「行政主導」及「中央政府的支持」作後盾,經常意圖矮化立法會,有時甚至只視立法會為「橡皮圖章」。但立法機關始終有其憲政賦權,也得依循《議事規則》來操作。中央政府和行政機關越是要矮化立法會,立法會內的泛民議員只會形成更強力的逆反傾向。結果是行政立法之間連溝通也出現問題, 整個立法會的操作以「程序政治」主導。

立法會內泛民議員與中央政府沒有接觸,關係長期緊張,另一個後果是香港的民意與中央的官意越是難以理順,香港內部政治操作上的死結便越難解開,甚至越結越緊。可以說,中央政府對立法會泛民議員的長期偏執和否定態度,已經對香港的有效管治構成損害。近年因為政改爭議,中央政府與泛民議員的關係,更是長期處於十分繃緊的狀態。議員及其所代表的民意訴求,無法在體制內合理地處理,怨氣難以疏導,帶來的後果是民意代表也被部分失卻耐性的選民揚棄。民意訴求放棄了議會,走出了議會,走上了街頭,也走向更極端。「本土主義」及「港獨思潮」的出現正是這一狀態造成的後果。

現在中央政府似乎有意調整姿態,願意與泛民議員多作溝通,改善彼此的關係,其實也是要防止泛民政黨原有的支持進一步流失往「本土」及「港獨」陣營。(資料圖片)

中央主動調整第一步 但高興不能太早

現在中央政府似乎有意調整姿態,願意與泛民議員多作溝通,改善彼此的關係,其實也是要防止泛民政黨原有的支持進一步流失往「本土」及「港獨」陣營。無論如何,中央政府作出了主動調整的第一步,起碼張德江這一次說了「不分幫分派」,承認「泛民主派或者反對派」就是「有不同意見的社會群體」,也承認聽聽他們代表人物的意見沒有什麼不好。

泛民主派的議員也無須高興得太早。嚴格一點講,這一次溝通算不上是什麼「石破天驚」的突破。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司徒華及李柱銘這些有強烈民主訴求的代表人物,已經被委任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港方委員。他們可以與北京的官員和領導人正正式式討論香港事務,代表香港市民提出訴求,也有不少機會可以在社交和非正式場合,與中港兩地各方面的人士輕鬆交流。當時北京的領導層和各級官員,對香港的民意代表和香港人的看法,就算不能完全同意,也是以十分審慎和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就算最終的決定不一定能夠滿足香港人的願望,也是願意以耐心容和誠懇的態度,向香港人交代。現在,一次餐前酒會的非官式會面,與那一個原點相去仍然很遠,甚至可以說只是倒退了五十步之後,重啟前路的第一個動作。張德江這次顯示出來的「軟姿態」和「暖姿態」,究竟只是因應9月的選舉形勢,而作的權宜還是策略性的調整,這一點現在仍然是說不準的。

與中央關係改善 未改泛民受內外夾擊前路

這一次溝通或獲得中央領導人以「民意代表」的身分來接見,也沒有改變泛民政黨和議員面對內外夾擊的事實。如何應對其他建制派別或明或暗、於香港內部及中港之間的攻擊與挑撥,始終是主流泛民政黨要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如何應對本土及港獨組織及其他新興政治群體的不斷挖票,也是要盡快處理好的問題。除此之外,泛民政黨也要認真想一想怎樣回應本土意識及港獨思潮,同時要研究如何去整理出一套民主發展及一國兩制並行不悖的論述。除了是鞏固原有的支持之外,爭取更多年輕一代的支持也是傳統泛民黨派長遠發展的關鍵問題。

能夠與中央改善關係固然是好事,但除了向中央領導投訴一下特首,過一下癮之外,不要因為一時之得意而冲昏了頭腦。 泛民主派面對的挑戰仍然十分艱巨。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