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內地取代 港物流業必須解決兩難題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大家還記得去年荃灣發生罕見的大塞車嗎?原因是貨櫃碼頭物流用地不足,業界只好把貨物存放至橫龍街和楊屋道一帶的工廈,當遇上出貨高峰期和長假期前後,對當區交通造成極大困擾。
最為人熟悉的「香港競爭力排名」,應該是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和中國社科院。
近日,香港在優質物流物業租金方面「再下一城」,膺全球最貴,力壓東京和倫敦。
令人觸目的單位數字排名,背後卻是香港物流業和整體經濟發展的困境。
下屆特區政府對於這個議題絕不能掉以輕心。

世界銀行最新發表的「全球物流指數」顯示,首20個經濟體均屬發達工業國家,而香港亦榜上有名,證明香港仍未被邊緣化,對環球貿易有着微妙的影響。(黃永俊攝)

貨物流動,貨如輪轉,代表着就業機會和經濟活動,就是物流的本義。從典型的出入口貨運到新興電子商貿,從信件派遞員到顧客憑手機自取郵品,物流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一個經濟體若果擁有強大的物流網絡表現,反映它具有靈活人才和蓬勃生機。

世界銀行最新發表的「全球物流指數」顯示,首20個經濟體均屬發達工業國家,而蚊型港口如新加坡和香港均榜上有名(分別排行第5和第15),證明香港仍未被邊緣化,對環球貿易有着微妙的影響。前新加坡外長,現任嘉里物流聯網主席楊榮文表示,物流業不但是環球貿易的命脈,也是香港成功的基石。他認為,物流業在中國「一帶一路」的策略下,必然扮演重要的角色,而香港的角色更為重要。

但目前香港物流業面對兩個主要難題:物流設施租金昂貴和城市規劃衝突。假如特區政府不好好正視,鄰近的內地城市未來不難取代香港的地位。

香港的城市規劃衝突不斷,供求管理措施失效。例如葵青荃灣一帶的道路擴闊工程進展緩慢,令地區人士對新增物流用地抱有戒心。(資料圖片)

香港物流設施租金 全球最貴

就租金而言,房地產顧問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發表《全球優質物流物業租金報告》,香港租金水平為每年每平方呎約225元(下述均為港元),全球最貴。本港的主要競爭對手,例如新加坡(全球第4貴)、上海(全球第6貴)、深圳(全球第10貴)的租金水平則分別是85元、73元、64元,差距達2.6至3.5倍。即使倫敦的租金水平(130元)僅次香港,差距也有1.7倍。

高昂的租金,固然反映香港作為一個戰略的轉口港,卻令業界叫苦連天。跨國物流公司或其他行業通過「合約物流服務」,委託本地中小企執行倉儲配送環節,他們對租金水平極之敏感。當利潤進一步受壓,而業界在實際上難而轉嫁成本時,最終拉閘結業,行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目前香港物流業面對兩個主要難題:物流設施租金昂貴和城市規劃衝突。(資料圖片)

物流硬件建設無期 軟件無從應用推廣

高昂的租金本來是可以透過調節供需,令其回復合理水平。然而,香港的城市規劃衝突不斷,供求管理措施失效。例如,早前的工廈活化計劃,間接鼓勵投資者改劃土地用途為住宅和商廈,令物流設施供應漸見緊張;政府直至2014年才恢復「工業用地」招標,多年來只推出僅6.9 公頃物流用地;葵青荃灣一帶的道路擴闊工程進展緩慢,令地區人士對新增物流用地抱有戒心。

遠的政策理念不談,近的潛在利益值得社會關注。例如具有貨車直達樓層的多層物流物業一直是投資者的心頭好。過去10年,具有新加坡官方背景的豐樹公司(Mapletree)大舉投資香港的物流用地。還有近期易手的柴灣貨倉,成交呎價達3,770元,每年回報高達6厘。可以這樣說,優質的物流用地除了對交通、城市規劃有深遠影響,也具有潛在的投資價值。

物流業的困境,反映了整體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持續張力。一直以來,政府主張不介入個別行業,由市場力量決定行業發展。硬件建設無期,軟件無從應用推廣,更加錯過了重新整合香港物流設施的機會。很多擬議的發展項目被迫擱置或延誤,例如十號貨櫃碼頭和大嶼山物流園。我們其實也不缺創新點子和人才,好像香港中文大學最近開發了智能叉車,若果能夠在香港廣泛應用,實有助鞏固香港物流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政府除了運用傳統的稅務寬減和貿易推廣,也加強在大專院校的就業推廣工作及科研應用,有助新加坡轉型成為高增值區域配送中心,減低對傳統轉口業務的依賴。(路透社)

新加坡加強科研應用 轉型成高增值區域配送中心

可惜,香港一直把物流業視作一個古老,但又毋須費力關注的行業。原因不外乎:香港擁有優良的地理位置,「坐喺度都一定有船有飛機停靠」,香港是「亞洲國際都會」云云。此等金句我們從小到大耳熟能詳,問題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過往,香港因為稅制便利及自由港地位,吸引不少商賈銀號進駐,成為環球驛站。不過,這種以「直接關稅」來食糊的看家本領,很快就被其他地區的「非關稅」政策抵銷。以新加坡為例,政府除了運用傳統的稅務寬減和貿易推廣,也加強在大專院校的就業推廣工作及科研應用,大幅提升物流用地的效率及處理能力;具有官方背景的裕廊集團和豐樹公司,甚至主導新式物流設施的供應,有助新加坡轉型成為高增值區域配送中心,減低對傳統轉口業務的依賴。

下屆政府需檢討物流政策 跟上全球經濟步伐

業界普遍認為,全球經濟將會從「製造—貿易」模式,演化成快速消費品分銷和電子商貿生態,對物流硬件和軟件的要求愈來愈高。當物流顛覆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的物流政策卻是不思進取了。下屆政府有必要採取主動,把握經濟放緩的窗口,既可以在經濟寒冬維持固定資本投資,也可以為下一波升浪做準備。否則,我們難而吸引業界使用本港物流設施,把就業機會白白送給競爭對手,令香港逐漸脫離世界。

 

延伸閱讀:

George Yeo(嘉里物流聯網主席楊榮文): Belt and Road: Hong Kong's Heart Beats to Logistics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