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屠殺.博評】慘劇當前不忘抽水 特朗普煽動情緒失氣節

撰文:梁啟智
出版:更新:
特朗普在網上宣稱「大家都讚我對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立場是對的」,就連慘劇也可以成為他的「抽水」機會,完全脫離了領袖應有的氣節…這也是他的一貫作風:提出一些可以搶風頭,卻完全不能執行的建議,把討論導向情緒化…香港沒有槍管問題,但千萬別以為歧視問題比美國要少。公共政策中以煽動情緒為先的宣傳我們同樣無日無之,而且不限建制泛民或是本土。
梁啟智
美國全國各地有不少人為槍擊案的死者舉行悼念活動。(美聯社)

美國奧蘭多槍擊案至少已有50人死亡,成為「九一一」後美國最嚴重的襲擊事件。在此謹祝願逝者得安息、生者更堅强,公義得早日彰顯。

美國政壇對天災人禍有跨越黨派的共識,就是要尊重死者和避免煽動情緒,不要在災禍發生後立即把事件政治化。畢竟在公眾情緒不安的時候加鹽加醋,很容易會使人有樣學樣或私自報復,導致二次襲擊,製造更多的悲劇。

奧蘭多槍擊案後,特朗普在Twitter上自詡反伊斯蘭觀點正確。

政壇共識絕不適用於特朗普

說到是政壇共識,可想到特朗普已再一次成為例外。特朗普在網上宣稱「大家都讚我對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立場是對的」(Appreciate the congrats for being right on radical Islamic terrorism),就連慘劇也可以成為他的「抽水」機會,完全脫離了領袖應有的氣節。但對他來說,他不願意受他眼中的所謂政治正確制約,還批評希拉里不願意把問題歸咎於極端伊斯蘭。

政治正確有時會使人感到如同假道學,我也討厭過份的政治正確。但正如很多評論者早已指出,社會追求的不應是表面上的政治正確,而是真正、純粹和客觀的「正確」。在恐怖襲擊這回事上,將之和極端伊斯蘭等同的問題,不在於它政治不正確,而在於它客觀上不正確。在是次襲擊前的15年內,美國境內因為暴力聖戰攻擊而死亡的人數是45人,因本土右翼攻擊而死亡的人數是48人。如果我們把問題都歸咎於個別宗教,我們最起碼忽視了一半的問題,甚至可說是被轉移視線。

Frazier Glenn Cross涉及2014年堪薩斯州槍擊案,被判謀殺罪名成立,最終被判死刑。(Getty Images)

禁回教徒入境:不可能的措施

說到宗教,2014年堪薩斯城槍擊案當中,兇手是一個白人優越主義者,他攻擊的是一所猶太教機構。回到2012年,另一名白人優越主義者,在威斯康辛州的一所錫克教寺射殺6人。這些案例長寫長有,如果我們如特朗普所說,因為有極端伊斯蘭的襲擊而要求所有回教徒帶上標記識別身分,那麼按同樣邏輯,因為有白人優越主義的襲擊,我們恐怕也應該要求所有白人帶上標記識別身分。

特朗普又重申要求禁止回教徒入境。這也是他的一貫作風:提出一些可以搶風頭,卻完全不能執行的建議,把討論導向情緒化。實情是美國公民當中也有很多奉公守法的回教徒,禁止他們回國肯定違反憲法。要逐一分辨外來遊客的宗教信仰也是無法執行的,更莫論美國立國之本就是基於宗教自由。

美國總統奧巴馬年初頒布行政命令,繞過國會加強槍械管制,發言期間一度激動落淚。(法新社)

立法管制槍械 減低慘劇發生

相對於為了拉票而亂說的入境禁令,更合理的回應是槍械管制。全世界都有極端分子,為什麼他們在美國殺人會特別多?其中一個要點,顯然在於他們能夠得到怎樣的武器。美國法例不單容許持槍,對槍械種類的管制也很有限,今次槍擊案所用的自動步槍就可配上100發容量的彈鼓。就算是最輕微的管制,例如限制彈匣的子彈數量,已經能大幅降低傷亡數字,也不會影響到打獵或自衛的訴求。然而限制槍械是美國老大難的問題,還是別期望這次慘劇足以推動國會立法。

一場慘劇,再次揭視美國的歧視和槍管問題。香港沒有槍管問題,但千萬別以為歧視問題比美國要少。公共政策中以煽動情緒為先的宣傳我們同樣無日無之,而且不限建制泛民或是本土。面對容易被情緒主導的公共議題,如何保持客觀理性,尋求可以執行的解決方法,我們都要學習。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