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相要靠記者堅持 爭取艱難的南韓世越號公義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我堅信如果有些事不去報道,九成是出於記者的懶惰,我深信沒有不能報的事,只有不去做的記者!」
鄭恩珠 記者

社會大眾容易投射個人感情把事情定調,這時候,理想客觀地基於事實,還原真相的報道十分重要。

可惜,有世越號死難者家屬跟筆者說,不想再接受傳媒訪問,全因有媒體將他們塑造成只想討賠償金、死不心息的一群。主流傳媒自我審查,失信於民,令記者一度成過街老鼠,但韓國周刊《韓民族21》記者鄭恩珠,卻花了足足兩年時間追查世越沉沒號事件的真相,戳破一個又一個謊言。

「世越號事件是我記者生涯之中遇過最大型的災難,我是屬於這個時代的記者,如果我都搞不清世越號沉沒的真相,我會覺得很羞恥。」

有次,家屬們用了38天,由京畿道安山走到出事海域附近的珍島,再走到中部城市大田,苦行800公里,要求當局徹查真相。鄭恩珠拿着紙筆,參與了整個苦行,沿途記下所見所聞,之後,總編輯主動叫她再花半年時間,集中追查世越號事故。

「既然選擇了我,我沒辦法退讓,亦不能逃避。」

難得上司主動開綠燈,說是半年,但最終卻可花上兩年時間專注報道一件事,定必令不少記者們羨慕。不過,相關的搜查及聆訊紀錄、船隻沉沒前後遇難乘客拍攝的影像等,總共有15萬頁、容量達3TB,海量的文件令她一人難以應付,唯有找來韓國維權組織「真相力量」協助。

「真的很辛苦,想放棄的時刻太多,試過一個在家中哭了幾小時。我經常在想,這些紀錄的命運很可憐,有這麼多能力高的記者,偏偏要遇上我這個無能的人?」

我笑她太謙虛了吧,本身就是個既熱血又強悍的記者。從前鄭恩珠於保守媒體工作,上司不准她寫的報道,她不滿意自我審查,把文章上載到個人Blog。

「我掌握有力證據,為何不能寫出來?我堅信如果有些事不去報道,九成是出於記者的懶惰,我深信沒有不能報的事,只有不去做的記者!」
沉於大海中央的世越號(Getty Images)

轉職到較開放的《韓民族21》,錢賺少了,卻得到記者們最珍視的東西——空間。她跟團隊逐字逐句地閱讀,找出蛛絲馬跡,發現部分官方文件有被竄改過的痕跡,例如首名潛水員下水搜救的時間,是事發當日下午1時,而非官方公布的早上11時。

世越號於當日10時17分完全沉沒,9時34分最先到達現場的13名海警,為何沒有立刻撤離留守船內的乘客?什麼時候應該作出判斷?一審的判決顯示,海警於9時44分曾以無線訊號,向指揮總部報告乘客仍然在船內,基於這點,法院推測因海警救援過失致死的人數有56人。

「但我們首次發現,早於在9時36分,海警已經跟指揮總部通話過一次,提及看不到任何乘客,通話長達兩分鐘,顯示那個時候,海警已知道乘客仍被困在船內,但現場的海警及總部都沒有下撤船命令。」

單憑這一點成了有力的證據,在案件二審時,法院裁定因海警救援失誤而致死的人數增至303人,即幾乎所有死者的數目。

「這一點說明了什麼?大部分乘客是因為海警的過失而死,國家對他們的死是有責任的,有責任要為他們作出賠償。」

一步一步愈接近真相,對比成功感,最大感受反而是既可怕又殘酷。

「我前後看了這些報道十多次,到現在仍然會流眼淚。到現在我仍記得,世越號沉沒時,其中一個窗口看到有個學生在掙扎,後來我們還找到那個學生是誰。」

心裡滿是憤慨,但她時刻提醒自己,記者最重要是抽離,不能感情用事。

「我們把最基本的事實呈現出來,由讀者自行去判斷,任何事情,要爭取公義,還原真相應該是第一步。」

他們把一連串世越號的調查報道,輯錄成《世越號,當天的紀錄》一書,鄭恩珠亦憑報道獲得2015韓國記者獎。兩年間,每當她想要放棄時,當想起一個人,她便會堅持下去。

「事故中有一名獲救的5歲女童,父母及哥哥都不幸過身,成為孤兒,父子二人至今仍然失蹤。如果十年後她長大了,想知道意外當天發生了什麼事,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她最大的幫助。」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