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只是行禮如儀?是不少社會組織的續命燈!

撰文:張秀賢
出版:更新:
一如六四晚會,不少人認為七一遊行慢慢變成行禮如儀的舉措,不是政黨抽水,就是組織籌款…其實確實有點替不同組織可憐,議題關注團體和民間組織到了七一,才叫有多點曝光機會,讓公眾知道他們仍然存在…七一仍然是不少組織的續命燈,七一遊行消失,這些組織的議題關注推動力也會減弱,民間社會所能做到的東西也會減少。
張秀賢
今年的七一遊行海報。

這兩年七一,我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究竟應不應該參與?」

自2008年以後,每年七一遊行我都會參與,但擺街站居多。七一對我來說,不單是一個彰顯民意的地方,更是一個讓不同組織聚首,對公眾闡述理念、主張的場合。故此,擺街站嗌咪也是一項重要工作。

一如六四晚會,不少人認為七一遊行慢慢變成行禮如儀的舉措,不是政黨抽水,就是組織籌款,遊行與慈善組織籌款活動沒分別,失卻跟政府對抗的能力和意義。比起六四晚會,相信更多人認為七一遊行更需要取消。

說到這裏,其實確實有點替不同組織可憐,議題關注團體和民間組織到了七一,才叫有多點曝光機會,讓公眾知道他們仍然存在。有些人或會覺得為這原因繼續舉辦七一遊行是可笑的,但這個亦是事實。

有些人又會以效用為由,否定七一遊行,認為自己所屬的團體組織不應參與。當然,如雨傘運動這麼大型的社會運動,或旺角年初一事件這麼多肢體衝突,亦帶來不了改變,旨意七一遊行可以帶來什麼改變,也是不合邏輯的。然而,七一仍然是不少組織的續命燈,七一遊行消失,這些組織的議題關注推動力也會減弱,民間社會所能做到的東西也會減少。我過去曾幫環保組織嗌咪,呼籲公眾關心一手樓銷售規管;去年也幫忙宣傳反三跑的活動,呼籲公眾關心三跑議題。這些議題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如果沒有綜合的途徑接觸公眾,這些議題就會會慢慢地消失於公眾之中。

當然,我也很明白,不少本土派中人或年輕人,對七一遊行行禮如儀感到不耐煩。2014年的夏天,不少學生組織也曾覺得七一遊行的人數能量無法被有效的運用,因此,當年發起堵塞遮打道的公民抗命行動,嘗試延續七一能量,最終當然也是做不了甚麼,但至少帶來一點社會運動上的改變。

如果我們凡事以效益、效用,來決定參與的價值,社會有不少議題倡議或行動會在這氣氛中消亡。世上不少的改變時刻(或關鍵時刻),正正由不少「無用」的運動或行動推動的。如果你覺得七一遊行沒有參與的價值,當然可以另起爐灶,可是我認為也不能隨便否定七一遊行對某些組織、團體之意義。

今年,我就會在進步教師同盟和反三跑那邊,到時見。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