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給我們,及世界上了一課

撰文:湯家驊
出版:更新:

儘管英國脫歐早已是有跡可尋,但公投之後所帶來之震動卻仍是空前絕後的。
全球經濟受衝擊不在話下,在政治層面上,英國脫歐更鼓動了蘇格蘭重提獨立,以至歐盟可能步向瓦解,令全世界重回保護主義年代;
可以說,脫歐給我們以至整個世界,上了極為沉痛的一課。
但同樣重要的可能是,今天以後,最少有些政治課題已不容爭論。

首先,相信再難有人質疑當理性與情緒對立時,情緒要戰勝理性,可說是易如反掌了。

極可能是卡梅倫最後一次以英相身分出席歐盟峰會;會上他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擁抱。(路透社)

也許從一開始,這答案已是清楚不過。理性是需長時間透過分析、探索、討論、思考而達至的決定;最重要的是,理性的主要元素是找出對錯間的平衡點。不是每一個人也願意、或有足夠時間和心情經歷這過程。相對而言,情緒便簡單直接得多了。情緒的重點是挑動一般人的感情、意氣,甚至仇恨;這種挑動力是直接的,是切身感受的。時間愈短,情緒能發揮的力度愈大;卡梅倫看不見這一點,故要付出沈重的代價,引咎下台。

(美聯社)

同樣地,相信今後我們更難質疑民粹主義與本土情緒必然會戰勝博愛、包容、尊重人權等核心價值。

不是說一般人對這些核心價值沒有感覺。假若你問任何人,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我支持博愛,崇尚包容,更尊重人權!」但當你把這些普世核心價值跟個人切身利益,一同放在天秤上時,你會發覺,很多人把個人利益看得更重。你可曾記得當某些國家發生戰亂時,難民逃到鄰國邊境,被安置到毫無設備可言的難民營時,大家均會搖頭慨嘆這是極不人道;但當他們發現新移民會直接影響他們生計時,他們很容易便把人道、包容、博愛拋諸腦後,甚至對威脅他們生活的外人,產生無可逆轉的歧視。你可以說這是現實,也不能說一般人態度過於偽善,只可說,這是新世代物質主義所產生之必然生態。我們不用研究這是對或錯,是寬容還是自私,總之,界線便在這裏。

(路透社)

更不容反覆爭議的,是互聯網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和日常生態。

很多人認為留歐陣營未能在網上取得優勢,是致命的弱點。這說法可能有點不公平。留歐最有力的論據是理性分析,相比脫歐陣營的激情口號,是更難透過互聯網傳達給所有人的。這是留歐論據的先天缺陷,但也突顯了互聯網在新世代政治學上之重要。互聯網雖然可說是知識的泉源,是普及教育的最佳平台,骨子裏卻是極能挑動即時反應的工具,可說是最有效推動情緒的宣傳機器。在我們還未懂得如何馴服這洪水猛獸時,一不留神便容易被反咬一口。因此我們絕不能、亦沒條件,忽視互聯網的危險性和可怕性。

但我們也不能事事推咎於一般市民的情緒和互聯網的本質。社會領袖的能力和質素也是一重要因素。

看到英國留歐與脫歐陣營之公開爭辯,徹底顯露了政治的偽善與醜惡。當國民受不了那種被認為是過於誇張的危言聳聽時,政客們便有機可乘,與民粹主義、本土情緒互借東風,無堅不摧。

有人說,政客借助民粹思想爭取政治利益是最常見不過的,不用大驚小怪,有怎樣的人民便有怎樣的社會領袖。這是一種頗為消極的想法。我仍然相信有能力、有原則、有正確價值觀的領袖,是可以把人民帶領到一個更高境界的。社會未能走出困局可能只是時機未到已矣。

說到最終,當然亦必然有人認為民粹主義與本土情緒沒有什麼不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便即時公開對英國人的抉擇表示欣羨。也許美國會步英國的後塵,被民粹主義所侵佔;也許香港會成為下一個例子。我們已上了重要的一課,但我們有沒有因此增加智慧,卻可能因人而異。重要的是,我們的政治領袖、意見領袖們有沒有留心細聽這一課。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