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7月4日──我的名字叫自由

撰文:許楨
出版:更新:
美國獨立戰爭之獨特,在於其發起之初,抵抗者並無明確的國家、民族意識,而是為自由、家人、鄉土而戰。就史實而言,那並不是「英國對合眾國」,而是「五花八門北美移民對老帝國」的不對稱戰爭。最終勝出者,是團結起來的自由人,而並非新生的主權國家……在開放社會,人與人、人與地的聯結,應當在於未來而非過去;自由地選擇,而非自上而下的灌輸,才符合人性,才得以持久。
許楨
(網上圖片)

剛好20年前的今天,1996年7月4日(美國時間反而是7月3日),ID4──Independence Day (天煞地球反擊戰)上映。當年經典,如今上映續集,口碑卻大不如前,反而是該戲一幀外星戰艦毀滅倫敦大笨鐘的海報,彷如譏諷英國面臨脫歐絕境,而在網上廣為流傳。當然,ID4與世界大局、社會運動的互相映照,斷不止於此。

相比起引領科幻文化的商業巨作 ID4,由越戰片專家奧利華史東(Oliver Stone)執導、湯告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生於七月四日》,以更深刻筆觸和細膩感情,反思「自由—國家—戰爭—正義」錯綜複雜的關係。

美國「愛國電影」共通點:為自由而非國家而戰

然而,就如 ID4 當中,美國領導世界聯軍發起總攻前,其總統發表的宣言一樣,這兩齣電影共同強調──個人應當為自由,而不只是主權而戰:

「We will be united in our common interest. Perhaps it's fate that today is the Fourth of July. And you will once again be fighting for our freedom.」(我們要為共同利益團結一致。也許這就是命運,今天正是七月四日,你們要再次為自由而戰。)

事實上,就像米路吉遜(Mel Gibson)電影《孤軍雄心》(The Patriot)所反映,美國獨立戰爭之獨特,在於其發起之初,抵抗者並無明確的國家、民族意識,而是為自由、家人、鄉土而戰。就史實而言,那並不是「英國對合眾國」,而是「五花八門北美移民對老帝國」的不對稱戰爭。最終勝出者,是團結起來的自由人,而並非新生的主權國家。作為聯邦的美國,還要經歷隨後一世紀多場內戰,才真正形成;當年林肯也以「反分裂」為由,揮軍南下、統一南北。

美國國旗上的50顆小星代表其50個州,最早時期只有13顆星,之後每一個州加入合眾國(United States)便在國旗上加一顆星。(美聯社)

個人的解放、對於理想社會的共同追求,成為美國、美國人得以凝聚的根本。作為移民國家,在不同階段、以各種因由抵美的國民,得以對美好未來共同想像,比起有否集體回憶、共享歷史,實在重要得多。亦因此,以 ID4 為例,美國的愛國電影,並不必然訴諸歷史,放諸未來亦無不可,反正歷代國民都是為了創造更美好、更自主的明天,而不是擁有共同過去,而相聚於此。

共同過去非重點 香港新一代更關心對未來的共同想像

就此而言,香港新一代對中國的認識、情感愈來愈淡薄,民族認同低落,便只是問題的表徵而非本質。當中國政經、社會、文化前進路向,難以成為年輕港人的追求目標和美好想像,所謂血緣、地緣上的淵源,自然在全球化大潮中被大浪淘沙,優勝劣敗。

陳凱琳(前排左二)、蔡思貝(後排右二)出席節目《星星探親團》記者會。(黃國立攝)

對比TVB數年前的《回鄉》及月前播出的《星星探親團》,便會發現90後演員、歌手到中國各地省親只屬「虛擬的鄉愁」。「回鄉」者本人,甚或其父母,並不見得有在中國生活的經歷、感受與嚮往。《星星探親團》卻反映出過去30年間,香港各階層子女,在歐、美、澳、日的成長印記和理想生活模式。

在開放社會,人與人、人與地的聯結,應當在於未來而非過去;自由地選擇,而非自上而下的灌輸,才符合人性,才得以持久。繼國教敗北以後,港府意圖在幼稚園建立中國人身份,只怕又是適得其反。無論是虛應北大人,還是意圖邀功領賞,都恐怕愚笨已極。

市民參與七一慶回歸活動時,一手拿着中國國旗,一手拿着香港區旗。(資料圖片)

追求平等與自由 還看每個人的堅守與奮鬥

得以維繫西方國民向心力者,有對於未來的追求,也有對於未來的恐懼,就如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未來是理想與危機並存。如今,2001早成過去,在筆者個人成長史中,卻在當年遇上何韻詩、羅慧娟和 Beyond。在一齣探討中港關係的微電影中,筆者有幸作為劇本原創,而上述諸位則是主角。當中一些斯人故去,眼前重播的《人在邊緣》也由羅氏主演,同樣反映20餘年前,身處世紀之交的香港社會,是躁動與希冀並存。當時的Beyond,已失去了家駒;恰恰在每年「七一」前一日,卻是該主音和思想者離開我們的日子。屈指數來23載,這個城市的人,包括何韻詩在內,仍在追逐家駒的理想──平等與自由。

就如每一個現代國家、國際都會一樣,香港的「光輝歲月」在明天;香港人的未來要「海闊天空」,還看每一個自由人的堅守與奮鬥。就像 ID4 所展示,自由信念和多元社會必將帶來強大向心力;所謂「獨立」,並非裂土建國,而是人格獨立、自由意志的相互尊重。讓自由成為這個城市的名字,「解放」才是這個國家永恆的主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