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北逃港】請香港傳媒謹慎:披露脫北者身分隨時害其家人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今天不少香港報章均有報道一名北韓人,到韓國駐港領事館尋求庇護的消息……傳媒絕對有責任謹慎處理脫北者的身分。市民享有知情權,但脫北者應同樣得到受保護的權利。在一個外交權受限制的地方,加之其政權主張遣返脫北者,公開脫北者身分,無人能夠預測結果——亦不敢多想。
關銘麟

脫北者身分保密 免家人受牽連

今天不少香港報章均有報道一名北韓人,到韓國駐港領事館尋求庇護的消息。南韓媒體紛紛轉載香港新聞,指該名北韓人為軍方背景人士。北韓人來港尋求庇護是鮮有發生的事,對上一次,已是2005年。個別香港媒體的報道更質疑脫北者的身分和來港目的,又登出脫北者出席活動的照片(儘管有打格)。

脫北者的故事,相信大家不會陌生,近年逛書局,總會看到不少他們的口述故事或自傳;坊間亦有不少相關題材的紀錄片,公開脫北者的逃亡路線、箇中經歷,以至北韓社會生活等。當中有脫北者不顧一切公開身份,但更多是有所顧慮,怕牽連了自己仍然在北韓的家人,所以不少作者都選擇把這些人士的身分保密。

韓政府多次披露脫北者身分 做法飽受批評

我請教過一些韓國記者前輩,他們都指,脫北者是十分敏感的議題,需要十分謹慎地處理,因為一篇報道對他們所構成的影響,非任何人所能預計,當中牽涉的責任,更是無人能承擔。韓國政府一向對他們提供很嚴密的人身安全保障,但今年四月國會大選前夕,統一部一反常態高調召開記者會,公布有北韓餐廳員工集體脫北的消息,便被指借事件宣傳對北制裁的成果,飽受批評 。

披露脫北者身分,分分鐘牽連仍在北韓的家人,韓國傳媒因此對脫北者報道,處理得特別小心。(Getty Images)

歷史總是不斷重演。早於2006年,當時 5 名北韓人坐船,經日本到美國尋求政治庇護,後來因遇上巨大風浪,輾轉着陸南韓,當局隨即向他們展開審問。有關審訊機關以人身安全為由,禁止政府向外界發佈相關消息。可惜,韓國政府在沒徵求當事人同意下,在向傳媒發放的調查報告中,不慎披露了他們的身分及投誠的消息,媒體紛紛把他們的身分公開。受害人後來與仍然在北韓的26名家屬失去聯絡。

港傳媒亦應謹慎處理脫北報道

事件最終鬧上法庭。2011年,首爾高等法院裁定,政府需要就此事對脫北者造成的精神傷害,向涉事脫北者們賠償 1 億 2 千萬韓圜(編按:以目前兌換率計,超過 80 萬港元)。

案件的判詞指出,雖然市民享有知情權,但考慮到北韓特殊狀況,可能會令受害人招致政治報復,因此,對脫北者的保護,絕對應該凌駕於市民的知情權及新聞自由之上。當時法院又指出,雖然無證據顯示受害人的家屬已遇害,但鑑於北韓社會消息封鎖,根本無可能要求受害人提出證據。

反思今天的香港報道,傳媒絕對有責任謹慎處理脫北者的身分。市民享有知情權,但脫北者應同樣得到受保護的權利。在一個外交權受限制的地方,加之其政權主張遣返脫北者,公開脫北者身分,無人能夠預測結果——亦不敢多想。衷心盼望事件最終能妥善解決。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