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霸權:食啲乜,真係由你決定?

撰文:黃偉豪
出版:更新:

在香港,人人也聽過「地產霸權」四個字,但對「食物霸權」的認識相對較少。它對你的生活的影響,比起地產霸權有過之而無不及。
簡單來說,我們每人吃什麼下肚,在很大程度上,均是由食物霸權決定,而非由你自己決定。

(Getty Images)

最可怕的是,食物霸權和地產霸權一樣,它最關心的事情,不是你的快樂和健康,而是如何在你身上榨取最高的利潤。

要爭取最高利潤,自然想你「買多啲或食多啲」,一方面擴大食物的定義,另一方面誇大很多食物對健康的幫助。首先,「什麼是食物?」(What is food?),其實是一個非常艱深的問題!很多時也不是由客觀因素去決定。例如,為何貓和狗是人類的朋友,不是食物,但豬和羊則被視為「肉類」?已有不少研究發現,在很多方面,豬和羊的智慧不比狗和猩猩為低。很明顯,正如「豬咁蠢」這句說話,是一種「抹黑」策略,要食你,必先要偏低你的智慧和價值。

偽造科學證據 誇大食物健康價值

要誘使你食多啲,誇大食物對健康的幫助也是手段之一,連偽造科學證據也在所不惜。以人奶為例,健康價值比奶粉高,但由於人奶來自媽咪,不需用錢買,沒有市場,結果到處只見推廣奶粉的廣告。而近年偽造科學證據的轟動事件,莫過於 2012 年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教授 Dipak K. Das,被揭發一直在他的「紅酒對健康有益」研究造假,多篇論文被撤回。在「真相大白」後,醫學界亦從此大大扭轉了對紅酒健康價值的看法。

除此之外,美國在經歷追求「低脂」健康食品的年代,生產商卻靜悄悄地增加食物的糖分,保持食品的美味,使消費者不會減低食量,形成食極低脂食品都無瘦過,甚至更肥的奇怪情況。最過分的是,根據聯合國 2013 年名為《減少食物的損失和浪費》(Reduction of Food Loss and Waste)的報告,全球有三分一的食物沒有被食用,白白浪費。報告指出當中浪費的原因,包括了生產商利用「最佳賞味日期」等含糊字眼,誤導消費者食物在過期後已不可安全食用,繼而購買新的食物代替。

(Getty Images)

食品公司實力跨國界 監管者「被俘虜」

要打倒食物霸權,單靠政府的規管未必奏效。因它正是由社會學家 William Robinson 所提出的全球資本主義(Global Capitalism)的象徵,實力和運作跨國界,已不是任何國家可以輕易規管的超級產物。更甚的是,在金權政治下,跨國的食品公司往往有能力反過來影響監管食物質素的官方機構,迫使其降低法例要求遷就自己,形成了著名的監管者被俘虜現象(regulatory capture)。

所以,由消費者的個人自我醒覺開始,始終是一條較易和較闊的出路。身體是自己的,吃什麼東西,不應完全受人擺佈。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