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取消「 N 無人士津貼」 缺乏關愛的關愛基金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即使現行制度下已有幾項可以惠及基層家庭的資助,對很多單身、租住劏房、不能參與勞動或工時不足的街坊而言,政府各種的「派糖」措施或是現行的資助都不能惠及他們…「 N 無人士」正是突顯了現行政策的不足,本應受支援的基層要長久地忍受住屋無保障、捱貴租、節衣縮食以維持生活開支,而政府既無短期紓緩措施,亦無長遠解決貧窮問題的政策。
黃潤達
多個關注基層的團體促政府應先檢討成效,冀將N無津貼恆常化。(王丹麟攝)

文:黃潤達(街坊工友服務處執行委員)

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早前向傳媒透露,稱關愛基金明年不會再發放「 N 無人士生活津貼」,即「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如果講法屬實,來年將有近七萬人不能再申領有關資助,而以上數字只計算通過審查的申請個案,實際上正在租住私人樓宇或劏房的街坊,又符合租金、入息資產限額的人數遠大於成功申請的數字。

租務管制已經取消多年,且復行無期,公屋建屋量又遠遠落後於申請人數,現行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低津)和「交通津貼」(交津)又不足以全面支援人工低又要捱貴租的街坊,不再推出「 N 無人士生活津貼」實在是倒行逆施,無視基層困境,關愛基金應懸崖勒馬,恆常化此項津貼。

低津交津申請繁複 無長遠解決貧窮政策

「N 無」一語並非新詞,由來已久。過往財政預算案的「派糖」措施,多以家庭或公屋住戶為支援對象,例如公屋減租和綜援雙糧等措施。今年 5 月起可以遞表申請「低津」,為基層工友在「交津」以外提供另一個選擇,然而「低津」必須是兩人或以上家庭,又符合工時、入息資產審查方能獲取資助。

簡言之,即使現行制度下已有幾項可以惠及基層家庭的資助,對很多單身、租住劏房、不能參與勞動或工時不足的街坊而言,政府各種的「派糖」措施或是現行的資助都不能惠及他們;而且繁複的審查更使不少基層街坊卻步,即使合資格都不願申請。「N 無人士」正是突顯了現行政策的不足,本應受支援的基層要長久地忍受住屋無保障、捱貴租、節衣縮食以維持生活開支,而政府既無短期紓緩措施,亦無長遠解決貧窮問題的政策。

關愛基金專責主席羅致光早前向傳媒透露,稱關愛基金明年不會再發放「 N 無人士生活津貼」。圖為關愛基金過去舉辦的公眾諮詢會,發言者為羅致光。(資料圖片)

劏房租金增幅驚人 政府帶頭削津增怨氣

據羅致光所言,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減少派糖,沒有推行公屋免租,所以關愛基金不會推出同類項目。以上講法實在脫離現實,難道目前租金高企,基層工友收入追不上通脹,公屋上樓遙遙無期的情況下,關愛基金有削減支援的理由?

租金是不少劏房居民的一大支出,且看差餉物業估價處的數字,單單本年度的租金水平,甲類私人住宅(即面積低於 40 平方米的單位,大部分劏房單位應屬此類)的租金水平一直上升:以基層街坊眾多的新界區為例,2016 年每平方米的平均租金一直上升,由 1 月的 255 元升至 7 月的 281 元(增加了 10.20%);九龍區的升幅更加明顯,由 1 月的 314 元升至 7 月的 355 元(增加了 13.06%);港島區的租金水平雖然有所下跌,但 7 月每平方米的平均租金達 399 元。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劏房居民統計報告,截至 2015 年 9 月的劏房租金中位數是每月 4,200 元,即有一半劏房高過此數(2014 年度為 3,800 元),而每月租金開支達 5,000 元至 5,999 元及 6,000 元以上的,分別佔整體的 16.2% 和 14.4%,即佔 1/3,同樣兩組居民於 2014 年分別佔整體的 12.6% 和 8.1%,即大約 1/5,租金最高的兩個組別所佔百分比由 1/5 增加至 1/3,可見租金水平增幅驚人。

收入增幅卻一直追不上租金升幅及通脹,根據統計處關於主要行業工資水平的報告,收入和租金水平於同期均有所增長,然而前者的增幅遠遜於後者。2015 年 12 月與 2016 年 6 月相比,主要行業的名義工資指數由 211.9 升至 217.3,增加了約 2.55%。與 2016 年 1 月至 7 月的租金升幅比較,新界區的 10.20% 和九龍區的 13.06%,收入即使有所增長都未能趕上租金的增幅。

好天的時候,政府已經沒有借傘予市民,提供足夠住屋及低收入保障;到雨天的時候更加帶頭收傘,任由基層受貴租、低工資所害,如此守財奴思維,根本無助紓緩社會壓力及怨氣。

租金是不少劏房居民的一大支出,租金水平增幅驚人。(資料圖片)

關愛基金結餘豐厚 削資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關愛基金結餘豐厚,且「N 無人士津貼」的撥款亦非關愛基金不能承擔的水平。且看關愛基金提供的數字:截至今年 8 月底,關愛基金尚有逾 197.3 億元,而當中有約 174 億存放於金管局,該項存款之中又有約 24 億投資回報。根據關愛基金的檢討報告,截止去年 6 月底,已向近七萬人發放了逾 2.6 億元的「N 無人士津貼」,與 2014 年同期數字比較,發放金額逾 2.8 億,受惠人數逾九萬人。關愛基金光是投資回報都已經是十倍於「N 無人士津貼」的撥款開支,加上其龐大的結餘,削減資助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低津及交津顯然不能代替關愛基金的「N 無人士津貼」。上述三項津貼的支援對象各有不同,從審查標準來看,低津是打算扶助在職貧窮的家庭,申請者必須有一份工時達最少每月 144 小時的全職工作才有望符合要求;交津的工時要求較低,每月最少 36 小時而已,然而入息資產限額較低,每月收入不超過 9,000 元才能申請,而且資助額僅每月 300 元至 600 元,只能作為交通開支的一點補貼(而且不能與低津同時申請)。

我認識不少居於劏房的地盤工友,其工時比低津高額津貼的要求更高,很多都達每月 200 小時以上,工時高加班足,結果就是收入總是稍高於入息限額,結果樣樣津貼都無份。我亦接觸過不少一個人住,無結婚或者已經離婚的工友,低津他們申請不到,交津亦未必每個月都合符入息限額,然而他們同樣要負擔高昂租金開支。在目前未有租務管制的情況下,關愛基金是唯一可以紓緩租金負擔的支援,削減資助只會令他們生活更差。

當關愛基金缺乏關愛,就窮得只餘下醜陋金錢。關愛基金實應懸崖勒馬,改變這種守財奴思維,將「N 無人士津貼」恆常化、復行租務管制、盡快增建公屋,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權利。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