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八年 是香港議會抗爭史上輝煌的八年

撰文:蘇嘉豪
出版:更新:
毓民八年,是香港議會抗爭史上輝煌的八年,遺憾市民最終以選票趕走了「最有殺傷力」的這一位。然而不必懷憂喪志,他所留下敢想、敢言、敢為的視野與空間,以及「不怕孤立,才可獨立」的精神,都是珍貴的政治資產。
蘇嘉豪
回望「毓民八年」但開風氣不為師,還是百般滋味在心頭。(資料圖片)

選舉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外在打壓有餘,內在協調不足,本土派未能迎來與建制、泛民三足鼎立、分庭抗禮的局面。

9 月 5 日清晨的中央點票現場,熱血人群收起勃勃朝氣,到底一副哭喪着臉。他們的「教主」徘徊選戰生死邊緣,整夜掀動本土陣營的神經。黃毓民僅以 424 票之差,意外墜馬,議事堂的一個年代終結,令人惋惜不已。強手終須有退場時,但回望「毓民八年」但開風氣不為師,還是百般滋味在心頭。

毓民敗選後 落井下石者眾

香港是個百歲不死都有政治新聞的地方,各陣營、各黨各派之爭打得火熱。立足一水之隔的政治荒漠,作為旁觀者、學習者,萬般不欲捲入其中,因此多年來都未有把「黨派花生」當一回事。

選舉期間對傳媒「說三道四」,亦只能極其量表態呼籲全投非建制派,擔心不知何時講者無意,得失友好。尤其在澳門,天天灌食洗腦新聞,「黃毓民」三字早已與粗鄙、偏激、極端、暴力以至一切污名劃上等號。選後簡單一句「多謝毓民」,亦可能招來泛民朋友的微言、側目,以及來自四方八面的罵名。

然而,自他敗選那朝,眼見落井下石者眾,瘋言妄語「比梁振英下台更值慶幸」;滿目盡是事後孔明,先有結論再堆砌「鞭屍」論述。世上大概沒有比追打落水狗更容易的事,此情此景感悟世態炎涼,還是覺得沒有什麼需要繼續諱言下去。

黃毓民僅以 424 票之差,意外墜馬,議事堂的一個年代終結,令人惋惜不已。(資料圖片)

議會抗爭表現 開創政壇新風氣

事實是在 2008 年暑假,若不是一段連珠怒罵「民建聯最無恥」的選舉片段,黃毓民此人第一次進入我的眼球,出身高度去政治化的教育系統的我,根本不會開始關注政治,繼而學習和參與政治。

當年 10 月 15 日,為了抗議生果金入息審查,黃毓民掟出第一隻蕉。自此,掟嘢、掃枱、羞辱官員的畫面不絕,議會抗爭在眾人譴責聲中成為常態。相比殺人不見血的制度暴力,折射殿堂上衣冠楚楚的特權階級,一副流氓形象顯得更為高尚。2010 年,黃毓民主導「五區總辭,變相公投」運動,促成全港以選票就雙普選的單一議題表態。2012 年,他又發動拉布戰,以逾千修正案抗衡政府的立法會議席遞補機制。

一個任期、四個寒暑,足以讓他實現透過議會抗爭為民一吐烏氣的選舉承諾,以至早在「龍門陣」年代就已經鼓動的公投和拉布,如何不教人佩服其能人所不能?到議會生涯後期,他與泛民勢成水火,逐步另立「本土,民主,反共」的門戶,倡議「全民制憲,重新立約」,主張撼動《基本法》條文;他的議會抗爭亦同告升級,連霸佔主席台的風氣也打開了。

歷史在笑,舉凡黃毓民開啟的種種政治議程、抗爭手段,起初無一不被泛民與建制杯葛、譴責,如今卻無一不被新舊泛民依樣畫葫蘆,甚至被照本宣科成政綱賣點。風氣開了,泛民做了,他就不做了,或在苦思其他更前進手段,此際卻又換來一句「黃毓民去咗邊?」

為了抗議生果金入息審查,黃毓民掟出第一隻蕉。自此,掟嘢、掃枱、羞辱官員的畫面不絕,議會抗爭在眾人譴責聲中成為常態。(陳焯煇攝)

議程設定能手 突破泛民「神聖」想像空間

黃毓民無疑是個思想啟蒙和議程設定的能手,也是議會質素的保證,卻同時背負「分裂泛民」的無端惡名。

凡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亦是早在「龍門陣」年代,黃毓民已經對泛民,尤其是民主黨前身港同盟,表露恨鐵不成鋼的批判。直至踏足政壇渾水,不但因作風前進而屢遭「同路人」譴責、割席;轉捩點更在於老泛民杯葛「五區公投運動」,及後甚至與中聯辦密室談判,自閹三分之一否決權,與建制派攜手贊成通過原地踏步的政改方案,包括易請難送的超區議席,才觸發連串的狙擊泛民行動。

不過到頭來,所有歷史脈絡都被抽空,獨留「民主黨賣香港」的叫陣畫面,以及「收錢做嘢」的土共式指控。黃毓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突破盲顧大局的迂腐思維,開啟泛民並非神聖不可侵犯的想像空間,乃兵行險着,也教人難忘、意義深遠。不客氣點說,後來泛民政黨堅守真普選立場,以至終於順利完成新老交替,多少也拜黃毓民的「分裂之過」所賜。

2010年,當時屬社民連的立法會議員黃毓民(左一),與另外四位議員發動辭職公投。(Getty Images)

輝煌八年抗爭史 留下珍貴政治資產

毓民八年,是香港議會抗爭史上輝煌的8年,遺憾市民最終以選票趕走了「最有殺傷力」的這一位。然而不必懷憂喪志,他所留下敢想、敢言、敢為的視野與空間,以及「不怕孤立,才可獨立」的精神,都是珍貴的政治資產。畢竟在政治世界裏,左右逢源、墨守成規者眾,愛恨分明、一往無前者寡。只要堅守原則與底線,四面受敵亦能八面威風。笑罵由人,就給歷史記此一筆。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