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准普選,如今反不准選委自由選?

撰文:方蘅
出版:更新:
如果放手给選委會,由建制自由競爭,對於凝聚建制力量也有好處,因為候選人可以各憑實力,爭取支持,選出來後,當能更孚民望,敗者也自然心服口服。
方蘅
宗教界傾向支持哪人做特首?有教會高層笑言,六大宗教互不代表,難以一概而論。

明年3月就是特首選舉,可是到如今,已經10月了,還未有人提出參選。猶記得上一屆,唐英年此時已經辭職參選了,但今屆的疑似參選人還是曖曖昧昧,似乎都在等消息。很明顯,大家都在等中央拍板,這次特首誰出選、誰當選,一切還要看中央的。這種感覺很不好。

中央放權由建制自由競爭 可增特首認受性

事實上,中央豈不一度准許香港普選,即首肯由提委會篩選,再交全港700多萬人「一人一票」普選?何解欽點特首的權力「失而復得」,即連交由1,200名選委自由投票的空間,都要開倒車般重新一把抓牢?筆者建議,中央這次不如索性放開,一切由選管會自由決定。這樣既可解開現時的困局,也可順應民意,將來選出來的特首,認受性也會加強,何樂而不為?

中央擔心的是什麼呢?莫非擔心「泛民」中人當選?對於本屆來說,這機會其實幾乎是「零」。現時,按規定共有1,200位選委,而「泛民」陣營自己揣度,極其量只能爭取到300席,即是僅佔四分之一,根本不足以左右大局;即使推出一名「泛民」候選人,也不可能當選。可以肯定的是,下屆特首必然是建制中人,問題只是花落誰家。

這本來就是選委會(及提委會)的設計意義,即是為中央提供周全的保障。如果放手给選委會,由建制自由競爭,對於凝聚建制力量也有好處,因為候選人可以各憑實力,爭取支持,選出來後,當能更孚民望,敗者也自然心服口服。

雖然有「泛民」成員力爭選委議席,卻仍不足以左右大局。(資料圖片)

欽點特首 背後鬥爭 對建制陣營並無好處

現時情況真的很不妙。建制方面,到底誰是候選人、誰是未來特首,背後鬥爭不可謂不火藥味濃,近日《成報》的連環發炮,無疑向港人展示一場惡鬥,「遊戲規則」見諸內而非見諸外,對建制陣營並無什麼好處。而「泛民」方面,則高呼「anyone but cy」,一律抱持倒梁態度,一旦梁振英真的當選,施政只會比現在更為艱難;即使是梁振英以外的人當選,若仍是由中央說了算,認受性也不會高,想當初梁振英本也許多人支持,但就是因為選舉機制的不民主,未上台已經有人喊落台,任期內吃力不討好,可見一斑。

對於特首選舉,建制陣營一再強調,若非「泛民」為反而反,從中作梗,2017年已可普選特首,言下之意,即中央和特區政府都全力推行民主,壞事的是一眾「泛民」。那麼,為何此刻不展示中央推行民主的誠意呢?還要故態復萌又再欽點特首?

中央早已應許港人2017年普選特首,港人也滿心期待,只因「泛民」否決政改方案,不能如期落實,使權力又回到中央手中,為什麼不在此時放權呢?難道權在手中,就只想欽點?本來都已不是700多萬人選了,夠讓港人失望,難道就連建制下的1,200名選委也信不過,還要忐忐忑忑,不知要否發放指令,要的話又何時發放?與其這樣忐忐忑忑,何不來一手漂亮的,把權放出去,讓建制下的選委們自己作主?

如中央堅持欽定,無論是否梁振英當選,也不會有好效果。(香港政府新聞處)

一改有權用盡陋習 走向良性民主

或許,中國人,包括香港人,都是一樣,只要有權在手,就要用到盡。本已豁出去要放權,可一旦權回手裏,就又想用到盡。如果總是這樣,港人對中央的疑慮難消,香港很難走向良性的民主。

看來,中央這次要打破悶局,就要一改中國人的陋習,真正讓港人感受到當家作主的滋味,至少讓建制下的選委會自由決定。

總而言之,中央有三個選項:一是欽定梁振英;二是欽定梁振英以外的某人(abc);三是選委會自由決定。無論是欽定梁振英,還是欽定梁振英以外的任何人,效果都不會好,都會落人口實,認為中央不民主;唯有選委自由選擇,才是今日既定政制裏面,最能得人心的選擇。中央實在不妨大膽一點,放手給選委會吧。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