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是怎樣成為教學的指揮棒?

撰文:葉建源
出版:更新:

今天是公司收取業績報告的日子,老闆在會議上將報告投映於大熒幕,與同事齊來觀摩前線拼回來的業績到底「高於」還是「低於」全港平均水平。各人「金睛火眼」集中於報告上每個分目與「全港平均」之間的差異,如有「低於全港平均」,負責的同事便要向老闆解釋……
以上是真實情節——不過,公司是學校,報告是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成績是小學三年級學生拼回來的。這,合理嗎?

課程全面TSA化,將令學童對學習失去興趣。(黃永俊攝)

下學年的小三TSA是否應全面覆考呢?政府委任的檢討委員會認為,應該全面實施,因為剛結束的試行研究計劃「回饋正面」,操練的誘因已經移除,因此TSA乃是「低風險」評估云云。這顯示教育局的態度依舊,按照這個說法,「異化」並非源於制度出錯,師生們為這個評估忙個不停,只能歸咎於個別學生、個別老師、個別學校的問題了。

究竟是否個別學校出問題呢?要回答這問題,不妨到兩所學校看看。

上游學校要領先得夠多不可鬆懈

首先是一所收生及派位情況良好、區內家長爭相報讀的小學。

校長收到辦學團體傳來一份「排行榜」,原來是利用TSA等資料編製而成,自己的學校在辦學團體內各屬校之間的排名,可謂一目了然。在會議上,校長向老師解釋:「雖然我們學校的成績一直良好,可是我們仍要保持學校的領先位置。TSA成績不止要高於平均,還要看領先得是否夠多!大家不可鬆懈。」

TSA是弱勢學校頭上的一把刀

來到另一所取錄弱勢學生為主的學校。TSA學校報告送到學校之際,校長收到教育局分區主任致電,表示學生的成績「麻麻」,暗示校長「要做啲嘢」。雖然沒有提及按什麼作判斷,可是校長心中明白,教育局手中的憑據,當然就是TSA成績。

這位校長曾在面臨殺校的學校任職管理層。他憶述,當年除了是小一收生人數不足,TSA成績正是教育局官員說要殺校的理據。自此一役,學界上下都深明TSA的真正用途。即使殺校潮已過,大家仍然意識到TSA成績是教育局評估學校的一把尺。

新學年,校長聘請了新的英文老師。老師問教學的首要任務是什麼?校長答:「搞掂個TSA。」

TSA關注組等家長組織堅持取消小三TSA。(資料圖片)

教學應試化  課程狹窄化

不論成績好與壞,10多年來,學校各自都累積了一套「TSA應付策略」,TSA已經成為「真正的」課程。老師特意為TSA剪裁的課程、習作,星期六進行的模擬試操練,

沒有停止過。過往不少學校利用課前及課後時間補課以操練TSA題型,現在大家都發現此策略令人太勞累,已改為將每天的日常教學「對準」TSA來教,把日常教育變成全面TSA化。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也碰到過認為要教好學生,就不能只教學生如何答試題的老師。他堅持在昔日受專業師訓時所學的教學法,跟學生進行有趣的課堂活動,可惜被科主任批評,屢屢催促他快教TSA題目。

至於學生,上課這回事已變成答試題,他們很可能覺得課堂很沒趣,概念很難懂,練習做不完。本來用於培養學習興趣的時間,都變成趕快做TSA題目;本來有10種說話技巧要學,卻只集中於學習TSA評估的兩三種說法技巧;本來學習欣賞文章和感受情懷的時間,卻用作學習寫生日派對邀請函,邀請朋友去學生階段從不會舉辦的嘉年華會……

以上例子都是教育界同工的證言。考試指揮教學(Teaching to the test)、課程狹窄化,就是這麼回事。

教育局近來不斷強調,考評局已向學校提供不同形式的TSA報告、現在沒有殺校潮云云,但教育局從來沒有認真處理過TSA在各方面已然造成的壓力和深層次問題。因此,現在絕對不應輕言全面覆考TSA,因為扭曲教學生態的因素從來沒有消除。學校的TSA評估報告,仍然像公司業績報告般讓教育局和辦學團體繼續評頭品足,令師生疲於奔命。

本來用於培養學習興趣的時間,都變成趕快做TSA題目;本來有10種說話技巧要學,卻只集中於學習TSA評估的兩三種說法技巧;本來學習欣賞文章和感受情懷的時間,卻用作學習寫生日派對邀請函,邀請朋友去學生階段從不會舉辦的嘉年華會……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