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合作】梁振英不宜倉促啟動大灣區計劃

撰文:關慶寧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梁振英上週率領數十名政府高官及企業界人士,一口氣訪問珠江三角洲多個城市,這些市都是計劃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成員。
他在行程結束時表示,未來兩星期要形成初步看法,5月底將意見交給國家發改委,再進行諮詢,9、10月推出規劃,要確保資金、人流、物流準時到位,不能等到下屆政府才開始工作。

日前梁振英率領一眾官員、行會成員及商界代表考察粵港澳大灣區,並會見廣東省長馬興瑞。(李彤茵攝)

梁振英向來對來自北京的有關中港合作的意見都無條件接受,並以只爭朝夕的精神貫徹。有人說,如果他明年還有機會作施政報告,起碼會有40多處提及粵港澳大灣區,港府也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辦公室。問題是,本屆政府任期還有兩個月就結束,為何不待新政府上任後才動手?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內容一無所知,港府未作過任何諮詢,卻要按國發委的時間表交功課,人、錢、物準時到位。有必要如此爭分奪秒嗎?

大灣區計劃在國發委備案,但歸根結蒂是廣東省與港澳的合作計劃。其實就是港澳與珠三角城市的合作項目。這並非新鮮事,早在回歸之初就設立了大珠三角合作項目,現在只是改了名堂而已。過去20年裏,廣東省第一把手每五年一換,每位書記上任伊始都提出自己的粵港合作新猶,他們離任後,其合作大計便無疾而終。例如,張德江擔任廣東省委書記時提出泛珠三角合作大計,九個省加香港、澳門,規模之大一時無兩。張德江離粵後,計劃便束之高閣。張德江現在仍任全國人大常委委員長,各省還給點面子,派人出席泛珠三角研討會,但只是流於空談,沒有實質性措施,張德江明年退休後, 可能連空談也免了。

在泛珠三角規劃中,和香港、澳門並列的是內地的九個省市自治區;但在大灣區計劃中,香港卻與廣東的數個地級市(或副省級市)平起平坐。香港在大灣區起甚麼作用?此項目能給香港的發展帶來甚麼好處?梁振英表示,未來焦點是要通過規劃,使本港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更方便進入內地,提升本港經濟發展動力,改善港人生活水平。然而,本港人流、物流及資金流進入內地,早已不是新鮮事,自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就是如此,現在進入了就能「 提升本港經濟發展動力,改善港人生活水平」?再說,目前香港人在珠三角投資的企業,多數經營困難,大批倒閉。香港資金這時進去,會有投資機會嗎?

梁振英還說,本港專業服務業,例如法律、工程及稅務等十分成熟,可有助廣東企業出外。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香港可以充當超級連繫人。不過,這個超級連繫人不易當,因為這些城市都歸廣東省當局管轄,根本無須香港來「連繫」;至於國際交流方面,珠三角不同於中西部地區,各市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的人脈和關係,更無需香港穿針引線。

事實上,對大灣區項目存在疑慮的不僅是一般市民,就連隨團考察的廠商會會長李秀恆也表示,擔心廣東省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政策和看法,會損害香港利益,造成不公平競爭。他舉例,不同城市都希望搞機場,香港在空管權上可能被削弱。他強調(本港)商界希望跟內地合作互利,一起進步,但擔心一旦廣東省拿了香港招牌,向中央申請政策優惠,但最終只有利當地炒房地產,令香港商界經營成本加重,對香港沒有好處,反而會造成惡性競爭。李秀恆並非杞人憂天,珠海、中山等地近日已湧現大量以港珠澳大灣區為賣點的房地產廣告。

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可見北京批准大灣區計劃,是要加速港澳與內地的經濟融合。不過在內地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陸港經濟融合有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既會推動香港發展,也有可能影響香港發展,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根本無法享受經濟融合的紅利。如果搞那麼大的動作,其結果只是令香港由一個國際大都會變身珠江三角洲城市對外交流的聯繫者,有甚麼意義?

因此,在考慮大灣區規劃時,特區政府有必要從長計議,首先要尋找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確定真正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和提高港人生活水平的合作項目,然後與廣東方面商討出一個雙贏方案。這就需要認真諮詢香港市民,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這一切都需要時間,現屆政府已無法完成了。梁振英必須面對現實,與其倉促上陣,倒不如待新特首上場再推動。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