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投訴物價太高,不如反思資本主義制度?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相信大家都聽過身邊人投訴,樓愈來愈貴了!買不起了!也聽到投訴樓下茶餐廳碟飯愈來愈貴,食都無啖好食呀!投訴愈來愈多,但對於資本家的投訴卻愈來愈少聽見了。
大家都知道商品愈來愈貴,但商品背後那個把錢賺去的資本家,卻好像隱了形似的。或者有人會反問,這樣有分別嗎?有關係嗎?究竟有沒有關係呢?

大家都知道商品愈來愈貴,但商品背後那個把錢賺去的資本家,卻好像隱了形似的。(視覺中國)

文:水@零度

亞當.斯密1776年出版《國富論》,提出了那隻「無形之手」,資本主義就無處不在了。也許資本主義老早就在大大小小的國家裡,以某種形式、某個說法運作著,因為追求富強是生存之道。當社會主義中國為「市場經濟」換了一個名堂,移花接木並大放異采;也當共產極權政府一個個倒下,「資本主義」這個概念也就開始溶解。所謂「溶解」,是意指它不復存在了嗎?剛剛相反,是太充盈了!當走在陽光中,不會覺陽光存在。正因為資本主義無處不在,當中的界線已消融了,上下左右都是它,我們統統都置身資本主義的肚腹之中。

2008金融風暴曾經當頭棒喝,令學術界在驚懼中計算,究竟現今有多少財富集中在多麼少數的人手中。於是在我們眼前陸逐出現愈發令人震驚的數據:百分之十最富有的人拿了七成半的財富;百分之一最富有的人拿了全球半數的財富⋯⋯

在香港,最富裕百分之十住戶的入息中位數,是最貧窮百分之十住戶的十九倍。這即是說,這些富裕家庭一個月的收入,等於貧窮家庭一年半的收入。

十年眨眼間就過去了,除卻驚懼,我們還獲得了甚麼呢?曾經有樂觀的分析家指出,隨著科技發達,知識解放,人類將會步入「後資本主義社會」,實情是這樣嗎?譬如互聯網曾帶來百花齊放、眾多商機的憧憬,但到目前為止,從互聯網賺取最多財富的,卻是搜尋器及社交平台。從財富分配的角度看,站在星斗民眾的對面,只是由先前的資本家甲,轉換為資本家乙而已。

但情況更不堪的是,當擁有了互聯網上的那一Click,我們不再為意自己是「無產者」了。二十年前,我們花數十元買一張唱片,現時卻是將這筆錢交付給網絡供應商,買來的是網上那免費的一Click。這樣,我們是否真的擁有更多選擇呢?若論解放,我們解放到哪裡去呢?

究竟我們不滿的對象是誰?問題出在資本主義這個制度上。(Wikipedia)

曾經想像我們所處的境況,就如爬樓梯爬呀爬,一路往上爬,千辛萬苦爬到七十四樓上去了,而未來,我們要往何處去呢?是的,資本主義之於我們就如七十四樓,把我們都騎劫走了,而我們半天吊,上不去,下不妙!

這是個進退維谷的境況︰要爬上更高樓層嗎?有的人已跑了七十四層樓,太累了,跑不動了;也有的人一生來就處於七十四樓,根本不懂爬樓梯!要往下走嗎?都爬了這麼多層樓,捨不得;又或者怎麼下樓呢?一級級樓梯往下走?抑或乾脆從七十四樓一躍而下?

在高度商業化的社會中,我們都習慣了方便,衣食住行,資訊,甚麼都習慣了一蹴即就。若要從這個商品網中掙脫而出,談何容易?

回到文章最初那個問題:究竟投訴商品,與投訴資本家有分別嗎?

關鍵是:究竟我們不滿的對象是誰?問題出在資本主義這個制度上。

當一切都太理所當然了,我們可曾以舌尖仔細嚐一嚐,水究竟有沒有味道呢?是甜還是苦的呢?

(本文為投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