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組班.博評】林鄭趕客,無人入閣,窘況何解?

撰文:李道
出版:更新:

距離3月26日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已有一個月時間,可是,她的組班工作依然杳無音訊,甚至只聞棄船不幹的人,當前便有至少7名司局長勢將離任,反之,卻無任何人選敲定入閣,包括早前幫她助選的,許多盛傳人物也似婉拒了。
暫時所見,say no的人無疑比say yes的人多。

大家都不願加入林鄭的問責團隊,原因何在?(視覺中國)

對比上屆梁振英當選後的同一時期,他信心滿滿地對外表示「組班工作順利」;林鄭月娥現在則稱:「希望大家給她、現任司局長和可能有意加入問責團隊的人一些空間」,兩者態度明顯存在不小差別。

原因何在?

一,林鄭趕客的個人因素相信是其中之一。事實上,林鄭脾氣差、對人苛刻,幾乎已是官場的公開秘密。恰如局長譚志源公開表示,跟林鄭步伐不一正是他無意留任的理由,其未有明確落腳點依然決意「裸辭」的做法,多少折射了林鄭為人不易相處。事實上,前任特首曾蔭權的脾氣亦不太好,甚至有傳他開會時「飛快勞(向人投擲文件夾)」,但譚志源也做了兩年多他的特首辦主任,說明譚本人實頗為「襟捱」、「襟撈」。惟即使如此,譚志源仍恐「頂唔順」林鄭月娥......一度與林鄭作為「政改三人組」的他,恐怕是個職場「明燈」。

二,加入問責班子的回報亦不吸引。首先,司局長的月薪僅約30多萬元,這以小市民角度看誠非一個小數目,但對許多精英賢達來說則是大巫見小巫。例如,去年港鐵CEO年薪便逾千萬元,相當於月薪100萬,較諸監管港鐵的運房局局長,其30多萬月薪實在高下立見;又如一度盛傳擬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高美懿,她在創興銀行的CEO基本年薪同樣超過千萬元,對照財爺約36萬元的法定月薪,當局有多大機會成功挖角?更何況,司局長一職難以「長工」視之,基本都與特首任期掛鈎,加上離職以後還須受「過冷河」規管,不能輕易重返相關界別......由此可見,位處上層的精英賢達豈願「紓尊降貴」、「屈身為官」?加入政府實非一個「輕易」甚至「明智」的決定。

三,除了求財不遂,亦恐求權不得。話說回來,與其他地方相似,投身商界的金錢回報大於政府,誠非香港獨有現象;不過,身為美國財長以至聯儲局主席,所得權力就絕對不能相提並論,是故許多華爾街大鱷都亟欲投效。然而,在香港,做官卻不代表「一展抱負」,而很大程度是「有志難伸」;這亦不代表「萬人之上」,更極可能是「萬人之下」!不是嗎?小市民不同小股民,立法會大會亦不同股東大會,身為官員並不能夠一人說了算,在香港實無甚麼「官威」可言。對下如此,對上皆然。無可避免,官員須執行來自更高權力、或更高憲制地位機關的指示,可以走棧的自由和彈性只怕極之有限,且每每容易淪為磨心。「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一句,不幸地仍適用於今日香港官場,特別是受制大圍政治氣候。倘如是,為何不做山寨王,偏要入宮做太監?

四,明哲保身肯定也是人才卻步的重大考慮。畢竟,在未有普選的前提下,特區政府的認受性大受影響,尤其經歷了多宗大型政治事件之後,社會撕裂情況無疑較前嚴重得多,以致「熱廚房」必然「沒有最熱,只有更熱」。林鄭雖以「同行」作為競選口號,但暫時未見任何「和解」跡象:黃營的抗爭操作會否升級?藍營以至中央的對港干預又會否加劇?對於東漢末年的亂象,《三國演義》便云:「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有識之士難免採取觀望態度。

林鄭趕客、求財不遂、求權不得、明哲保身……日後政府組班工作恐怕困難重重。當然,「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林鄭最終總能埋班--然而,這個班子是否最強組合?抑或退求其次地拉雜成軍?這才是問題所在。好像前幾年阿仙奴季季都有球星離隊,但總能湊夠11人作賽,即使整體質素每下愈況。的確,如果一隊球隊正處上升軌道,自然可吸引球星來投;但倘一隊球隊正在下沉之中,誰又不擔心上錯賊船?除了本身已屬政府梯隊,否則難以吸引外來人才加盟;林鄭當前窘況,正是香港這條船的處境的啟示。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