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大和解?癡人說夢還是別無他選?

撰文:湯家驊
出版:更新:
有時真的不明白特區的政治生態是否從來不食人間煙火。我們每天見的,是政客們為建制而建制,為中間而中間,為反對而反對,為政改而政改;似乎從沒有人想過,民主是改善施政的一個過程、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的。從政是為社會造福的一個途徑、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的。
湯家驊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曾提出以特赦佔中人士及七警等換取「大和解」。(資料圖片)

上星期,新上任的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在一次報章訪問中提出以特赦佔中人士及七警等換取「大和解」,即時被左中右各黨派口誅筆伐,不消半天便在四面楚歌下鞠躬道歉,收回言論。可憐的是,另一位年輕新領袖,公民黨的黨魁楊岳橋亦因表示同情胡志偉之言論而被黨內元老責難訓誡,也須即時屈膝求饒。兩位年輕新「領導」同時受到黨內質疑其代表性,令人慨歎:「大和解」?談可容易?

有趣的是,反對聲音雖然一致,但卻可粗略分為兩派:建制派繼續近年角色調換之勢,以特赦淪為政治交易有違法治為由反對。老實說,特赦乃《基本法》賦予特首權力之一,行使此權力本身未必違反法治,但特區乃遊行示威之都,開了先例,令人認為但凡政治遊行示威犯了罪也可以政治交易赦免,變相縱容表達政治訴求不用守法,長遠而言怎會不削弱法治?加上《基本法》第六十三條禁止以任何形式干預檢控決定,明顯地特首只可特赦已判刑的人,但現尚有過千人面對撿控,怎麼辦?民主派那邊卻斥責「大和解」「不是時候」或「沒意義」。已服刑出獄的曾健超分明憤怒未消地說:

「大和解不是時候!」

當然,刑滿出獄才說特赦,對他來說確是有點賊過興兵。也有民主派成員說:

「我們是弱者,為何要和解?」

這也確是奇怪,有誰聽過強勢者要向弱勢者屈膝求和?弱勢者決不求和,當然說得漂亮,贏得掌聲,但可有想過,不尋妥協出路,後果會是怎樣?

事實是,過去數年,不少人在不同時段也曾大聲疾呼是時候「大和解」了,但這些人似乎對為何和解、如何和解及能否和解卻不甚了了。姑且讓我們看看這幾個問題。

首先,政制不前、社會撕裂、中港對立,前途一片灰暗,除了和解,可有甚麼出路?不斷抗爭、不斷拉布,拖垮特區政府,也拖垮了香港,誰可得益?便是不拖垮香港,不斷抗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取民主,在「一國兩制下」,若中港缺乏共識,那等到何時我們才可能有民主?君不見各建制派人士不正在理直氣壯地說,沒有條件尋求共識,如何商談政改?不如最少等多十年八載,才看看有沒有必要重啟政改罷!不明白為何民主派永遠看不通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給反對民主者一個口實,不談政改?難怪不少人暗裏揣測,究竟堅持抗爭者是否反民主勢力的無間道?

好了,算是應該「大和解」了,那如何達到這目標?你會說這不是很簡單嗎?雙方拿出橄欖枝和誠意便是了。說是容易;去年四月,「民主思路」便曾就個別民主黨派之意見,向北京表達希望梁振英不連任及發還回鄉証以示誠意。無論真正原因為何,現在這兩要求已有實質回應了,這又算不算是橄欖枝和誠意?若不算,民主派還要甚麼呢?答案竟然是特赦! 但特赦之後,又如何?「大和解」 的第一步實質上會是什麼?願意坐下來和中央對話?加入新政府參與及改善施政?

民主思路於2016年4月訪京(民主思路twitter)

算了!不談這些,讓我們談談可有想過每天要這要那,自己拿甚麼出來表示誠意。連加入新政府、仿效組織聯合政府或參與建立一個更有包容性、更有代表性的政府,甚或最少嘗試影響政府施政也不肯,怎樣「大和解」?老實說,問問任何人也可能認為加入新政府影響施政、改善民生既可表示心具誠意,放下成見, 雙方又可共同為改善管治而努力合作,不是「大和解」最理想的開始嗎?這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嗎?為什麼這點也不願做?那如何「大和解」?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如此看來,「大和解」是絕不可能的了。留意我們還沒有談到民主派偏激左翼的強大反對聲音;便是最溫和的,也不願意為「大和解」走出少許一步,說要「大和解」實際上又有甚麼意義?大家不是正興高采烈地說甚麼「曾俊華效應」、甚麼兩個月間成功建立「中間派」嗎?不求和解,那究竟這般的效應、那般的成功「中間派」之目標在哪裡?

有時真的不明白特區的政治生態是否從來不食人間煙火。我們每天見的,是政客們為建制而建制,為中間而中間,為反對而反對,為政改而政改;似乎從沒有人想過,民主是改善施政的一個過程、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的。從政是為社會造福的一個途徑、一種方法,而非最終目的。怎麼我們竟然把爭取民主和保留議席看成了最終目標?竟然忘記了改善施政,造福社群才是從政的初衷?我們的議員啊,甚麼時候才會醒一醒,想一想,你們究竟在做甚麼?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