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飲食|暑濕未散易傷脾腹脹疲乏 中醫推7食物無花果滋陰潤燥

撰文:余曉彤
出版:更新:

處暑(8月23日)是繼立秋之後,秋天的第二個節氣,「處」有躲藏、終止的意思,即代表暑氣將退伏秋天漸近。處暑後,氣溫由炎熱轉趨凉快,人體會進入一個周期性的調整階段,飲食上亦應作出調整,著重滋陰潤燥、益氣養陰,以防秋乏症狀。

暑濕之氣最易傷脾 入秋宜益氣養陰

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秋季名義上已經來臨,但暑氣仍未完全消退,又有「爭秋奪暑」之稱。由於是交替之間,人體自然進入一個周期性的調整階段,身體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在中醫學來說,秋乏是彌補盛夏季節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即夏天累積的暑濕之氣未被秋氣完全驅散,暑濕之邪最易傷脾。當暑濕困脾時,身體會容易感到疲乏,甚至無胃口、腹脹及泄瀉,因此要預防或改善秋乏症狀,宜益氣養陰。

春夏交替之間有「春困」;夏秋交替之間亦有「秋乏」。(陳永武攝)

多吃滋陰潤燥食物 忌吃燥熱辛辣

註冊中醫師潘咨遐曾接受《香港01》訪問講解處暑飲食和作息之道,她指處暑時應保持飲食清淡,可多吃滋陰潤燥、補氣的食物,如蜂蜜、雪耳、沙參、玉竹、芝麻、秋葵及螺頭等,有助緩解處暑帶來的不適;少吃油膩的肉食、辛辣、燥熱和燒烤類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酒等,以免傷人體陰分(滋潤身體的物質),加劇燥熱症狀。

處暑可多吃滋陰潤燥、補氣的食物,如蜂蜜、雪耳、沙參、玉竹、芝麻、秋葵及螺頭等。(資料圖片)

秋天還可多吃水果以最快的方法達至滋陰潤燥之效,以雪梨為例,根據《本草通玄》中形容,梨能清六腑之熱;煮熟的梨子能滋五臟之陰,不論是生吃或熟食,都是秋天潤燥之選。

請按圖看處暑宜吃水果:

+3

處暑天氣結合了燥與溫熱,即「溫燥」,可多利用潤燥的食材如雪耳、沙參、玉竹等煲湯,以改善秋乏及燥熱症狀。以下推介3款湯水宜入秋飲用:

【秋天湯水食譜】雪梨無花果豬骨湯滋陰潤肺 加1種食材更補腎

雪梨無花果豬骨湯食譜

【健康湯水】沙參玉竹雪耳百合湯滋陰止皮膚痕癢 濕重者注意飲用

沙參玉竹雪耳百合湯食譜

【秋天健康湯水食譜】沙參玉竹雪梨湯 特別適合乾燥肌潤膚潤燥

沙參玉竹雪梨湯食譜

資料來源:TVB《流行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