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S20 系列三機速試 成萬蚊買 Ultra 未必係最佳選擇?

撰文:蔡浩騰
出版:更新:

Samsung 上半年會推出的手機除了注目度不低的摺機 Z Flip 之外,當然還有傳統旗艦 Galaxy S20 三機啦!今次 S20 三部機種都將會在香港上市,並鐵定會在 3 月 20 日一同登場。
三部機於售價上分別達到數千元,不過其實於規格上有不少共通之處,究竟要如何選擇?以下就為大家送上幾方面的速試後感供大家參考一下。

Galaxy S20 系列三機規格分別

Samsung Galaxy S20 三部機種在處理硬件規格而言,最大的共通之處為 Qualcomm Snapdragon 865 處理器,是以在功能上也有重疊,例如全部都支援 5G 連線、8K 影片錄影等等;而在拍攝硬件上,共通的就只有 1200 萬像素的主鏡頭。

三機當中,又數 Galaxy S20 與 S20+ 最相似,兩者的差異只在於屏幕尺寸、電池容量以及 S20+ 多出來的一個 ToF 距離感測鏡頭,兩部機連 ROM、RAM 都一樣。

S20(左)對於手較細的亞洲人來說其實手感不俗,最適合單手操作,而 S20+(右)則是目前智能手機中最常見的大小,或者也有不少人用慣了(蔡浩騰 攝)

鏡頭方面,S20+ 比 S20 多出一個距離感測鏡頭,最大功能是讓對焦速度加快、尤其在低光環境下更加有用,不過本身正在用 1.8um 大像素 CMOS 的 S20,本身的曝光能力已經非常好,Dual Pixel 技術本身又加強了鏡頭的對焦能力,是以 ToF 鏡頭並非必備。

背面可見 S20+ 多出來的 ToF 鏡頭(蔡浩騰 攝)

至於 S20 Ultra,算是獨立於 S20、S20+ 以外的一部頂階型號,它內置 5000mAh 大電,是三機當中最厚、最重的,同時,由於背面的 1.08 億像素主鏡及潛望鏡式光學變焦鏡頭的關係,雖然已見 Samsung 在設計上極盡收斂之能事,然而 S20 Ultra 的鏡頭模組還是向外凸出一截,有點突兀。

S20 Ultra 的機背設計頗為低調,但仍然難掩那大得有點誇張的鏡頭模組(蔡浩騰 攝)

拍攝比較:S20 Ultra 未能贏太多

如果要從 S20 系列中選出一部適合自己的機種,在考慮因素方面除了要考慮操作手感問題之外,在這一代攝影功能可謂佔了一個很大的比重,更直接的講,就是 -S20 Ultra 的拍攝能力是否值得我們在忍受較低流動性的同時、多付出最少$2000。

在詳細的拍攝測試前,我們就用 S20 Ultra 與 S20+ 在不同場景下進行抓拍,老實說只要不碰到超長變焦這一塊,S20 Ultra 的優勢並不明顯;以下兩幅圖就是分別由 S20+ 及 S20 Ultra 所拍攝,如果不打開看說明,真的難分軒輊:

其他 Galaxy S20+ 主鏡頭日光試相

其他 Galaxy S20 Ultra 主鏡頭日光試相

即使換成較極端的低光環境,S20 Ultra 的相片亦不見有太大優勢,背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 Samsung 在拍攝軟件處理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彌補到硬件上的差距。

Galaxy S20+ 主鏡頭夜拍試相

Galaxy S20 Ultra 主鏡頭夜拍試相

S20 Ultra 的皇牌 - Space Zoom?

不少人會被 Samsung 那稱之為 Space Zoom 的 100x 變焦能力所吸引,此變焦乃 Samsung 首次採用的潛望鏡式鏡頭所造就,雖然仍未能突破 5 倍光學變焦的桎梏,但由於用的是 4800 萬像素 CMOS,使其數碼變焦能力對比上年 OPPO、華為出品更強一點。

不過,實際試用上手,會發現 S20 Ultra 的所謂 100x 變焦,實用性其實並不太大,即使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之下,以數碼插值去輸出的 100x 相片,銳利度不足、油畫化嚴重,如果要以一般相片的標準來看其實未能達標,但作為望遠鏡一樣的技術展示,Samsung 倒是交足了功課。

S20 Ultra 各焦段試相

+1
+1

三機速試總結:最貴未必最好

在上手試玩過 Samsung Galaxy S20 系列的三部新機之後,老實說就個人而言,原本對於 S20 Ultra 的憧憬是減退了些少;尤其在發表之時,Samsung 對於 Space Zoom 100 倍變焦的宣傳是頗令人心動的,只不過上手試過見到實際相片之後,基本上可以確定此 Space Zoom 功能的可用範圍大概也就只有字面上的一半 - 50x 還勉強可以。

在攝影功能差距不那麼大的前提之下,S20 Ultra 以外的兩部機更輕、更薄的機身對於筆者而言會有更大的吸引力,即使是屏幕較大的 S20+,其流動性都堪稱上佳,而更為重要的是這兩部機種在定價上尚處於合理水平,如果作為日常用機絕對比 S20 Ultra 有更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