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術雜談.眼神|內家拳常言之心意氣力 一切皆可由眼睛入手

撰文:來稿文章
出版:更新:

修煉內家拳很容易就會牽涉精神、意識、內氣等一系列比較抽象的符號。固然現代可以用更科學的觀念進行剖釋,但有許多細微之處依然需要習者自行參悟。而在筆者淺薄的學藝歷程當中,我覺得有一個頗為重要的元素,卻很少人專門論述,那就是「眼神」。

延伸閱讀

【國術雜談.丹田】內家拳法永恆課題 其實做好細節便能氣沉丹田

國術雜談.內家拳|勉強放鬆只會更加緊張 鬆緊平衡才是生勁之道

精神活動的最佳反映

早前撰寫有關鬆緊的文章時曾經提到,許多初學者為了追求放鬆,往往會造成緊張的反效果。有部份人為了達到身心平靜的狀態,更會在行拳、站樁期間加入不同的玄想。筆者就見過有拳譜在教導站樁的時候,鼓勵習者想像遠處有一個瀑布之類,令心情放輕鬆。這種做法自有一定道理,但練拳始終不同於打坐。如果當中的分寸不拿挰清楚,只會進一步導致精神萎靡,到頭來有害無益。

筆者認為,要做到真正的心神放鬆,「眼神」就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這裡的眼神當然不是指武俠小說中,那種懾人魂魄的「異術」。而是內家拳既然講求意識的配合,那就很難迴避眼神的影響,蓋因我們日常大部份的精神運動,都是透過眼睛來進行。聽覺、觸覺當然亦佔有很大比重,但從調控心情以及身體重心的角度來講,眼睛著實是五官之中最重要的一環。

例如我們走路時,就非常倚重眼睛去保持身體平衡。假若雙眼合上,莫說穩定地走直線,連站著都很容易會有失衡的感覺。相反,如果我們希望身心都全面平靜下來,很自然亦會採取「閉目養神」的狀態。因為對於一般目力正常的人來講,眼睛就是他們與外部世界接觸的第一個器官,「靈魂之窗」亦大抵是這個意思。

現代的套路競賽中,也非常強眼神的作用,並將其列入計分項目之一。但意義主要在於外在的精神感覺,與內家拳的涵義截然不同。

閉目養神 氣沉丹田

當然這些只是一些非常粗淺的生活經驗。如果要將眼神具體應用到內家拳的練習,首先要了解清楚練習的目標與方式。筆者通常會簡單劃分為「養生」、「煉勁」兩種目標,以及「靜功」、「動功」兩類方式。

「養生」顧名思義就是講求身體的健康發展,毋需一定要發力或者運用於搏擊。至於「煉勁」則是要將身體的力量發放出去,通常是為了日後的搏擊練習作準備。「靜功」是指站樁、打坐這類型靜態練習,而「動功」是套路、推手等需要活動肢體的訓練。

正如前面提到,由於眼睛對保持平衡相當重要,因此如果是進行「動功」練習,不論是為了「養生」抑或「煉勁」,都不應該合上眼睛,這樣對放鬆毫無幫助【註一】。而在「靜功」方面,則可按照「養生」或「煉勁」的目標來選擇閉目與否。

假設習者只求養生,對於架式的要求毋需太過嚴格,那在完成了基本的要後,就可以選擇進入「閉目養神」的狀態。以渾元樁為例,當習者擺好了抱圓的手勢,雙腳又已微微蹲好。此時重心大致穩定,只要合起雙眼就能夠自動切斷與外界的精神聯繫,屆時呼吸與皮膚的感覺就會變得突出,更容易做到「氣沉丹田」的效果。另外,雖然閉目會有失衡的感覺,但因為是「靜功」的關係,身體不會全面跌倒之餘,其實亦有助習者重新鍛煉自己的平衡,甚至修正一些姿勢上的小毛病,情況就如崖邊靜立一般。

煉勁發力 目光為先

然而,習者若是以「煉勁」為目標,則不能以「閉目養神」的方法為主。原因是「煉勁」比起「養生」對於身體架式的要求更高,所有動作必須要做到合符標準,這時候就要發揮好眼睛的坐標作用。以形意拳的三體式為例,一般的初學者很容易會犯下低頭的錯誤。但如果習者可以善用眼睛,保持目光正視前方,頸椎自然亦會隨之垂直,而鼻尖則可與前手及前腳處於同一方向,形成所謂的「三尖相對」。這樣對體會發勁的路向,將大有幫助。事實上,「三尖相對」本身就存在兩種說法,一為「鼻尖、手尖、腳尖」,一為「眼尖、手尖、腳尖」。兩種說法並無矛盾,只是側重點不同。

有人或會疑問,將目光集中一個方向,不會造成精神緊張嗎?這點的確時有發生。尤其某些拳論會要求在站樁時看準手尖,對於初學者來講很容易就會疲勞過度,頸椎亦會隨眼睛下垂。因此筆者建議,比起盯實前面「一點」,習者更應該以「一片」的方式放遠目光,彷似看遠處的風景一般。這樣可以放鬆心神之餘,身體的架構亦不會鬆散,更加能夠清晰感受到樁架的勁意。相反,如果目光零散或者雙眼封閉,力量就難以貫通全身。

【形意拳象形取意,有五行十二形,不曉得大家能否盡數?】

+7

套路行拳 身眼合一

最後在「動功」練習方面,眼神的應用自然需要跟身體動作互相配合。最基本一點,是眼神要跟身體的指向一致,即所謂的「心與意合」。如果習者是以養生為目標,眼神毋須緊隨拳架,反過來應該是身體向著眼睛的方向進發。似太極拳為例,當我向右轉身的時候,眼睛可以先望向右邊,手腳隨後才到。如同用目光輕巧地將身體各處串連起來,這樣變相放慢行拳的速度,習者亦能細味拳中的每下動作,讓氣息融和四肢。

然而如果是循「煉勁」入手,眼神就要跟動作幾乎一致,兩者毋分輊軒。當然,這同樣不是指眼睛要死盯著手,而是眼睛要跟身體的移動方向高度統一。因為「煉勁」不獨講求「心與意合」,還需要「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尤其是套路練習不同於出拳、擊靶,它雖然能夠培養發力的要素,卻不是嚴格意義的發力動作(因此站樁、套路都不能取替發力以至搏擊練習)。要打出穿透力的效果,眼神就必須與手腳高度一致,令簡單的拳架亦能貫入意識的力量,用精神帶動氣息及重心。而眼神就是這個過程中,第一個會用到的器官。

不論養生抑或發勁,眼神都是練習太極拳時不可迴避的課題。

總結

以上只屬筆者的個人淺見,或許未必符合每個人的理解。筆者之所以會額外提出眼睛的作用,原因之一是內家拳的技理,經常牽涉很多關於心神的論述,但對初學者來講卻顯得極其玄奧。事實上,心神即是意識。學懂意識與動作的結合,只然就能做到內家拳的要求。而眼睛作為最常用到的五官,便是引導精神的最佳工具之一。

希望各位都能從本文中有所啟發,不要被內家拳玄奧的拳理嚇怕。如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以後看看能否逐一解答。

註一:這樣寫並不是廢話,蓋因在內家拳的神秘面紗下,有些人會將心神的作用誤以為閉上眼睛後,用觸覺進行所有動作,有些師傅甚至以矇眼行拳作招徠,故筆者想藉此表明立場。

相關文章

【國術】中國武術史上的百年公案 究竟何謂真正的「內家拳」?

【國術雜談】形意拳:何謂起鑽落翻? 由劈拳說起

【國術雜談.馬保國】接化發與五鞭的病理分析 太極搏擊觀念初探

【訪問.內家拳】法國女子飄洋過海拜會港台名師 形意八卦合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