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普及接種雖刻不容緩,單憑接種記錄通關絕不可行|香港新方向

撰文: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牛年伊始,香港在新冠疫苗接種上取得關鍵進展,首批100萬劑的科興疫苗已經抵港,而100萬劑的BioNTech疫苗也將於數日内抵達。面對即將展開的疫苗接種,坊間出現了許多截然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有人質疑個別款疫苗功效,有人則以私隱和政治陰謀為由拒打疫苗,也有人視疫苗為解決香港疫情的靈丹妙藥,最近更有政治團體提出,要求中央接受已接種疫苗的香港市民獲得免隔離通關往返内地。

「香港新方向」則認爲,疫苗接種確實可讓香港控制疫情的努力事半功倍,令到即使在行業進一步重啟和放寬後,我們對可能出現的反彈也能有備無患。因此,政府必須普及疫苗接種,尤其確保商界積極參與配合。

但同時,面對這場百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疫情,尚未有任何科學理論或實際案例可以證明,單靠疫苗即可完全戰勝疫情,實現人員自由流動。因此,我們並不認爲把實現通關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疫苗接種記錄上,是科學的做法。而製造這樣的「false hope」, 甚至可以說是對市民、對鄰近城市、對國家不負責任。繼續做好日常防疫,在疫苗的幫助下,達至本地動態清零,仍然是政府和社會必須共同堅持的目標和方向。

最新一季失業率為7%,失業人數超25.33萬人。(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疫情控制是本港首要任務

首先,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是:在疫情肆虐,無法清零的反覆僵持狀態之下,本港經濟已經進入衰退,失業率節節攀升,旅遊業、零售業、餐飲業以及所有依靠人流活動的經濟產業近乎「團滅」,普羅市民不堪重負,叫苦連天。要改變現狀,令經濟復蘇,首要任務一定是控制疫情,一定是清零。只有控制疫情,並且掌握了在出現零星反彈時迅速清零的防控能力,香港才能重啟社會,並逐步打開大門,迎接來自內地以及世界的各種機遇。

而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如何準備?盡一切努力提高本港疫苗接種率,便是贏得機會的敲門磚。放眼世界,各大強國和經濟體無一例外,均在極力推進疫苗接種計劃。目前數據顯示,全球疫苗接種總量約1.75億劑。其中,以色列遙遙領先,已經做到每萬人均接種劑量為7,819劑,阿聯酋、英國與美國也正在趕追。與此同時,許多國家仍然在為國民四處搶購疫苗。就此看來,全世界對疫苗的認知是高度統一的,疫苗的普及將能夠為戰勝疫情帶來的巨大正面作用。

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日前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提高接種率才是正經事

接種疫苗的必要性既然毋庸置疑,很多人又對個別疫苗的優劣以及有效率提出質疑。有人說:「科興保護率不高,為何還要接種?」也有人說:「見到很多新聞,BioNTech副作用嚴重,mRNA新技術不可信,還是要打滅活技術疫苗。」

香港勝在政府財力雄厚,國際資源豐富,又背靠内地支持,疫苗接種都可以有多款供應,不同產地、不同技術任君選擇。這個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心頭好,每個人都想自己的「佳麗」可以贏得頭籌,也屬自然。但議論紛紛之餘,卻不能忘記此時的當務之急,絕不是較勁哪款疫苗更好,更不能演化到極端的非此即彼。

無論是科興還是復星代理的BioNTech,能夠在本港獲批上市,都是經過本港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嚴格審核,科學家們比我們更懂疫苗。經專家委員會選擇後的疫苗都各有特點,且均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接種。根據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的介紹,專家委員會除了考慮疫苗廠商的三期試驗報告和數據,更考慮兩款疫苗已經大規模接種後的實際情況,其中科興的600多萬名接種者中,平均每百萬人中僅1人有嚴重過敏反應,而BioNTech的1,000多萬名接種者中,平均每百萬人也僅有約5人出現嚴重過敏。因此,兩款疫苗都十分安全,市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

2月23日,巿民到中央圖書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盧翊銘攝)

更值得着重強調的是,經專家委員會審批的兩款疫苗,對新冠肺炎演變成重症的保護率都接近百分之百。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症狀的個體差異很大,對一些人來說,可能只是得了一場重感冒,但對另一些人來說,卻是危急生命的惡疾。新冠肺炎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傳染率極高。目前疫苗對重症的保護和對傳染率的降低效果,既能救命,又能緩解對醫療資源的衝擊,防止大量確診引起醫療資源超過負荷,拖延救治時間,造成更大損失和傷亡。鄧小平的金句:「無論黑貓白貓,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在疫苗問題上仍然適用。我們要相信科學,既然都是通過科學家們審核通過的疫苗,都能夠保護生命,抑制疫情,那又何須糾結其究竟是姓中還是姓外的問題呢?接種疫苗,無論打哪一個,最後都是為香港控制疫情,為保護市民生命安全做貢獻。

此時此刻,我們應當信任科學,信任香港的科學家,信任全世界的科學家。我們更應當珍惜,香港有如此豐厚的資源可以為市民提供足夠的疫苗,甚至可以有所選擇。須知道,當香港已經訂購了超過總人口數倍的疫苗劑量之時,許多欠發達國家的前線醫護和高危人群,卻仍然一針難求。我們真正要堅決反對的,不是某一款疫苗或某一處產地,而是違背科學、大搞陰謀論的那些人,在香港公共衞生安全如此關鍵的時刻,在疫苗接種普及率如此重要的時刻,仍然鼓吹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散佈恐慌,阻礙政府的疫苗接種工作,實在令人不齒。

圖為去年11月23日,「回港易」計劃首日實施,港人由深圳灣口岸回港。(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疫苗和通關不能劃等號

疫苗是幫助清零的有效工具,但在香港未能達至清零之時,就要求中央允許香港市民以疫苗接種記錄就能夠往返内地免隔離,則毫無科學依據。從科學角度出發,目前所有的疫苗都不能確保對某一個個體的完全保護,甚至連是否接種了疫苗就代表沒有傳染性都尚未有科學明證。疫苗能夠發揮的立竿見影作用,是保護生命,實現群體對重症的免疫。若接種比例足夠高,那即使新冠肺炎仍有傳播,但數量和嚴重程度都會大大減低,變成一場大型流感。

但目前,無論內地還是全世界的接種率,都未曾到達實現群體免疫的比例,更不用提在世界範圍內陸續出現的各種變異新冠病毒毒株所帶來的未知之數。放眼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以疫苗作為通關的「免檢金牌」。而内地和澳門,經過早前艱苦地努力終於實現了清零,完全重啟經濟和恢復社交活動,並克服了一次次的反彈。倘若在香港疫情未能完全受控之時,貿然豁免隔離安排,哪怕只是出現一宗感染,就足以在内地/澳門已經放開社交限制的社群中掀起新一輪疫情,損害當地人民辛苦得來的抗疫成果。在各地民衆對疫情高度敏感的情況下,此舉將陷中央於兩難,陷港人於不義。所以說,向中央提出這樣的要求,對香港、對鄰近地區、乃至對國家,都是不負責任的。

「香港新方向」所代表的群體,都最為殷切期盼内地/澳門和香港恢復通關,無論是民生經濟之苦,甚至是生死隔離之痛,我們都感受至深。經過一年多的苦困,通關也是廣大市民們和各行各業的最樸實和最正當的需求。我們在此强烈呼籲,政府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仍然需要以清零為決心,堵截源頭,扎扎實實抗疫,不要半途而廢,不要因小失大,更不要寄希望於「中央特批放寬」等不負責任的「捷徑」。只有如此,才是真正能讓分隔在深圳河兩端的親人早日團圓、讓本港的經濟盡快復蘇、讓香港早日走出孤島的困局的正道。只有如此,才是對市民負責,對周邊鄰近城市負責,對國家負責。

香港新方向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師、工程師、建築師、醫生、校長、大學教授、教師、社工、心理學家、記者、導演、資訊達人、會計師、銀行家、企業家等等。雖然成長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一份真正熱愛香港的家國情懷,以及願意實事求是去作出改變的實幹精神。矢志倡導有為政府,打破資本壟斷,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間的真誠交流和信任互利,為香港尋找一個新方向。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