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殯葬城的前世今生——錯漏要認,有過要改|香港新方向

撰文:香港新方向
出版:更新:

位於沙嶺、距深圳羅湖只有幾百米距離的「超級殯葬城」成為最近的城中熱話。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不聽民意、一意孤行」,認為在此地建造「超級殯葬城」會引起深圳居民的不滿,影響兩地關係,而沙嶺離深港邊境如此接近,完全可以發掘更有經濟價值的用途。與此同時,行政長官在回應這個問題時則表示,興建骨灰安置所等設施是民生所需,不能因大灣區貿然叫停。

沙沙嶺墳場及擴建部份位置圖:

就這次「超級殯葬城」的選址,由政策檢討到立法會審批再到今日已歷經十餘年,立法會過往的討論記錄顯示,多年來政府及議會均未有從大灣區整體戰略下的產業規劃調整角度去考慮選址是否合適,而在項目的公眾諮詢及環境影響評估(EIA)過程中,也從未考慮對深圳河對岸的羅湖的影響。即使在2016年國務院正式提出了「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指導意見後,沙嶺擴建的現行方案仍然在2017年的財委會以41票贊成、1票反對的高票通過,而當時投下贊成票的,也正正包括現在提出強烈反對的幾位議員。

圖中左側為沙嶺「超級殯葬城」,右側為深圳羅湖區。( 孫聖然攝)

香港從來不缺口號式的反對,缺乏的是在制定政策時更具建設性和前瞻性的討論。香港作為大灣區整體戰略中的關鍵一環,本身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善加利用大灣區所帶來的機遇。但反之,若缺乏大局思維,缺乏和周邊城市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意識,則會在灣區內不進則退,甚至影響本港的國際樞紐地位。對於之前一些項目規劃中存在問題、具有爭議,甚至不合時宜的部份,「香港新方向」認為政府確實應當拿出實事求是的勇氣,積極檢討,及時進行修正,並避免在將來的項目中再出現類似錯漏。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無論是政府或是議員,敢於對政策提出修正,敢於檢討和反省,才是市民的福氣。

特首在最近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解釋:「官員沒有水晶球:(沙嶺)項目規劃了至少十年以上,十年前可能大家都未看到會有如此大的轉變,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會提升至國家經濟規劃的層面。」特首所言非虛,但也正正反映了政府和議會在此事上的「被動」。大灣區戰略並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深圳居民的聲音也早在六年前就有了清晰表達,在整整十多年的項目流程中,政府和議會其實有多次能夠檢討規劃、邀請深圳持份者協同討論並調整項目的機會,但可惜的是,香港一直未能主動把握這些機會。而恰恰是這種治理心態上的「主動」意識,才能讓香港在未來的發展佔據有利的位置。

沙嶺墳場擴建項目規劃流程時序:

實際上,在深港邊境開發的各類項目中,除了沙嶺墳場擴建這樣的經驗教訓,並非沒有兩地政府協同合作、卓有成效的案例:港深之間的河套地區開發就是其中一個最好的例子。早在2007年,港深政府便成立港深邊界區發展聯合專責小組,時任發展局局長的特首本人,就是專責小組的港方組長。專責小組以「共同研究、共同開發」的原則,探討開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可行性及有利於港深雙方的土地用途,並聘請兩地學術機構收集深港兩地市民及有關專家對落馬洲河套地區未來發展的意見,為綜合研究提供基礎。而這樣的協作模式,也為當時構思中的蓮塘/香園圍口岸的項目規劃和後期推進帶來了巨大助力。根據港府對港深邊境地區的規劃,大規模的邊境開發計劃在未來仍會陸續有來,港府完全應當多用「河套經驗」,少走「沙嶺彎路」,以「共同面對,合作共贏」的態度,做好港深邊境地區的統籌開發。

港深邊境地區的未來規劃:

在思考重新規劃邊境地區的同時,也絕不能忘記抓緊解決民生問題的進度。安放先人骨灰當然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多年來香港市民一直為骨灰龕位短缺而苦惱。食衞局多年來在全港各地物色到24幅可供發展公營骨灰安置所的用地,沙嶺墳場的擴建則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處,自2008年香港政府落實縮減邊境禁區用地、解放更多邊境用地的時候,沙嶺就被規劃為墓地用途。根據食衞局的資料,建成後的沙嶺骨灰安置所能安置20萬個骨灰龕位,目前在該項目上投入時間和實際財政支出已經不少,倘若在規劃上完全推倒重來,還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替代選址去填補20萬龕位的缺口,也是不得不全盤思考的民生問題。

圖為沙嶺「超級殯葬城」。(孫聖然攝)

在目前的客觀情況下,從工程專業的角度出發,推出紓緩措施以減少影響,仍然是完全可行的,也絕對是港府當務之急需要落實的行動。我們留意到食衞局在4月9日表示,將重新審視設計,將發展項目內的火化及殯儀館設施搬遷到附近地勢較低的山谷,並會在地面及屋頂綠化和建築物外牆垂直綠化。但「香港新方向」認爲港府應當拿出更大的誠意和魄力,不僅是小修小補,更應該對設施的整體佈局和外觀進行重新設計,運用創新和現代的建築設計理念,將緬懷先人的設施建設成和大自然環境融爲一體的幽靜淨土,從而避免在港深邊境和深圳的核心市區的風景線中,留下一塊永久的「傷疤」。

香港是中國的國際都會,無論對內或對外,所要面臨的種種民生和發展問題絕不簡單。此次沙嶺殯葬城事件只是香港面對/將要面對的眾多複雜問題的一個例子和一個經驗教訓。香港的治理者們必須心存國之大者的格局,胸懷以民為本的情懷,才能跳出狹隘的本地和界別利益框框,以智慧凝聚共識,平衡香港的歷史包袱和大灣區發展所帶來的時代轉變,令民生和經濟齊頭向前推進。

香港新方向
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律師、工程師、建築師、醫生、校長、大學教授、教師、社工、心理學家、記者、導演、資訊達人、會計師、銀行家、企業家等等。雖然成長經歷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一份真正熱愛香港的家國情懷,以及願意實事求是去作出改變的實幹精神。矢志倡導有為政府,打破資本壟斷,重建香港和内地之間的真誠交流和信任互利,為香港尋找一個新方向。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