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並施】仁政治港才是正道

撰文:胡恩威
出版:更新:

疫情爆發完全暴露了香港政府管治結構累積多年的系統性問題。香港推出智能身份證,但是它未能在這個危急時期作任何智能應用。更令人失望的是在處理病人和安老院等問題上出現種種匪夷所思的情況,例如老人家接種疫苗率低、例如老人院的衞生條件與及醫護支援竟是如此虛弱。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政府養成一個習慣,就是經常口頭上說「行政主導」。行政主導是一個中立的詞彙,如何行政主導、行政主導的結果是什麼才重要。一個政府最重要的是「仁政」,就是施政要有仁心,要有仁義道德。仁的意思是「以人為本」、「以市民的福址為依歸」。

房屋問題處理不好,就因為不是「仁政治港」,而是「無人性治港」。一個沒有人性的政府才能容許劏房存在,一個沒有人性的政府才會容許老人院和護老院在疫情下缺乏支援。行政主導變成「無人性主導」、變成程序主導、變成政府部門不需要負責。

「愛國者治港」必須建立一個更清楚的行政主導目標。必須仁政主導,以仁慈的態度去面對市民、處理社會事件,而不是用所謂程序去作出不負責任的施政。要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也必須仁政主導。

什麼是仁政主導?例如教育政策要真正以人為本,不是以國際排名為本、不是以考試成績為絕對目標;應該因材施教,在教育系統裏面不應該一刀切,只有一種考試制度;應該有不同的考試和學習模式,容許年輕人真正發揮所長。這才是仁政。

現在香港的教育政策是一體化、絕對化,DSE「一試定生死」。本應多元化的職業教育也變成單元化的學位教育,失去了舊有的師傅徒弟制基礎。香港大量手工藝從此失傳,就是因為行政主導下的非人性教育政策,導致教育不是因材施教,而是根據財富決定你有多少選擇。當低收入人士不能選擇適合他們的技能訓練,也導致香港缺乏技工和技術主導的人才,難以發展產業。雖然有大量學位學生畢業,但他們對所唸學科可能根本沒有興趣。

若果香港政府是仁政主導,就會動員十八萬公務員系統性地協助社區,而不是讓社區低收入人士自生自滅,並且用「法治」這個理由抗拒任何真正協助市民的工作。從教育、醫療等不同領域都可看香港的政策缺乏落區,例如在地區醫療層面,對低收入階層的支援十分薄弱。

低收入人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政府有嘗試去協助他們嗎?總是小恩小惠發放一些補貼就以為盡了責,並且要求市民填寫大量不必要的表格。這種行政程序主導把人性消滅了,並沒有以人為本地為市民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香港政府做事雷聲大、雨點小。例如說做什麼大數據政策,就只有很多國際級的會議,但是會議開完,政府的政策完全沒有改變。目前香港社會的情況是若屬於中上層,就像活在天堂,可以對教育有選擇、對醫療有選擇,什麼都有選擇,也可以選擇假期出外,也可以選擇移民。低收入人士卻活在沒有選擇的世界裏,在教育、醫療及資訊科技上根本沒有能力自主。

香港政府很多時候會說「在資本主義裏必然有窮人」。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資本主義下面不一定有窮人。大家去北歐國家、到新加坡看看。新加坡是資本主義社會,但是他們把房屋、醫療、教育問題處理得比較好。香港政府很有錢,有充裕的資源,若果施仁政治港,必然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房屋、醫療、教育、貧窮等問題,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外判出去。自願醫保本身就是一個把責任外判的政策,核心的社區醫療配套、醫療規劃問題,都沒有藍圖。

香港從來都是一種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但是,隨着社會演變,這種自己顧自己的模式必須改變,應該轉為仁政治港。怎樣才是仁政治港?首先在醫療上應該推動社區醫療配套。中西醫結合,有好好的分工;應該由幼兒託管以至護老終老,提供配套,對香港人生老病死四個階段形成支援生態。這不是說要讓大家倚賴政府,而是政府應該讓市民有真正的選擇,而且是好的選擇,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內地推動消滅貧窮,推動共同富裕,就是仁政。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在於它是一個均富制度,這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制度,令社會更加可持續發展。其實,資本主義也不能任性地去透過剝削社會利益而製造更多貧富懸殊的情況,貧富懸殊愈嚴重,社會問題愈複雜,愈難處理。

香港是一個七百多萬人的社會,要達成均富並不困難。北歐國家和新加坡這個city-state都經驗都證明必然可以做到。只要香港政府下定決心以仁政治港、以人為本。程序只是工具,程序的目的是創造仁政,而不是創造更多痛苦、創造更多劏房、創造更多缺乏國家認同和迷惘的年輕人。

「仁者無敵」是中國的智慧。香港政府必須以人為本,而不是以錢為本,因為香港已經很富有,應該利用財富創造一個仁政主導的社會。

胡恩威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江蘇省政協委員、進念.二十面體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