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學研發智能平台 按體感舒適度自動調節室溫 奪全球創新獎

撰文:陳自穎
出版:更新:

炎炎夏日,在冷氣房內工作故然可避免大汗淋漓,然而不同體質的人在同一冷氣房內工作,而大部分的辦公室,為省卻調節溫度的麻煩,都會將室溫劃一調節,以致部份人體感或似在北極,卻有部份人卻感覺在赤道。
理工大學副教授王丹研究智能的空調調節平台,可解決相關問題,用戶可透過智能電話、智能手錶等,在應用程式上向系統反映自己的舒適度,空調系統便會依用戶提交的數據,自動調節出不同的溫度,此舉既可節能,又能為用戶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最近研究更獲得「全球創新獎」。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王丹指,系統有助節約能源,同時為商業用戶減省開支。(陳自穎攝)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王丹及其團隊,有感香港不少商廈的室內溫度偏低,明明室外天氣酷熱,但打工仔卻需在辦公室披大衣保暖,故他們在2012年開始研發智能空調調節平台,並在2014年實行試驗。

智能空調平台的運作流程圖。(受訪者提供)

理大開發的平台以「溫感舒適模型」為基礎,模型內包括多組演算程式。首次使用時,用戶須以智能手機或智能手錶等,在平台提供的應用程式中,輸入個人資料如性別、年齡及體重;然後下次登入系統時,只需在應用程式選擇自己對室溫的舒適度,例如感到熱、適中、冷等等。平台會收集大廈單位內,中央空調感應器的數據,加上用戶回饋的數據,然後計算及調節最佳的舒適溫度。

連結Wifi知人數 會再就溫度作調節
又因為,使用該平台時,戶本身需連結指定的wifi,如果用戶陸續離開辦公室,連結Wifi的人數便會下降,系統更可從而得知辦公室內的人數,再對溫度作出相應調整。

王丹指,團隊在2014年進行測試,於一間面積約45平方米、每日平均有13名員工上班的辦公室,測試其智能空調平台,過程約為3週。結果發現,隨著平均室內溫度上調1.75度,使用者的溫感舒適度提高了33.8%,並節省電能18%。王丹亦提到,平台能適用於不同硬件,讓樓宇管理系統和智能硬件開發公司不用額外購置硬件;但他透露,平台仍屬剛開發的初步階段,暫時未確定會何時推出市面。

用戶需在智能手機或智能手錶的應用程式內,反映自己對溫度的舒適度。(受訪者提供)

王丹及其團隊剛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2017 TechConnect世界創新會議暨博覽會」上,憑智能空調平台奪得「全球創新獎」。TechConnect World每年於美國舉行,旨在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與商用化,今年吸引來自逾70國家超過4,000名科技發明者及企業家等參與。

主辦機構會於提交的創新發明中,選取最優秀的20% 頒授獎項,評選主要考慮參賽者提出的創新技術在特定工業領域的潛在影響。今屆共頒26項全球創新獎予非美國資助的項目,以及60項國家創新獎予美國國家資金資助的項目。得獎者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及美國能源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