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誤殺案】女被告指集團實驗室比中大先進 曾到內地了解療程

撰文:伍凱瑩
出版:更新:

DR醫學美容CIK療程誤殺案,女被告麥允齡出庭自辯,她的律師卻先特意提醒陪審團,本案需證明麥明知CIK療程會令患者有顯著和嚴重的風險,仍進行療程,才能把麥定罪。律師希望陪審團,不要用專家的角度分析本案,要代入麥的角色,考慮她當時是否相信已足了安全措施。麥則供稱,她曾隨集團到內地及日本等理解療程,又稱集團的實驗室,比中大的實驗室還要先進。

女被告麥允齡。(資料圖片/伍凱瑩攝)

為穩定工時放棄專業訓練

案中第三被告麥允齡供稱,她從中大醫科畢業後,於2006年完成醫科實習,曾接受麻醉專科培訓,但到2009年終止專科培訓加入DR集團。她自言起初想當一名麻醉專科醫生,但因為麻醉科需要在夜晚當值,她想要穩定的工作時間,便中途放棄培訓加入DR集團。

集團工作月入6至7萬

她與集團簽約,合約寫明她「受僱提供專業服務」,基本月薪為6.2萬至7.2萬元,合約附有「收費表」列明進行特定療程或小手術的「工錢」。根據麥和集團的協議,麥每為一位客人進行CIK療程,可以額外獲得1000元。

有作割雙眼皮等小手術

她稱自己會參與銷售產品,但銷售和產品服務主要是美容顧問和美容師的職責,當客人想了解更多療程的適合性和風險,便會要求見醫生。此外,麥亦會在中心進行小手術,如雙眼皮、眼袋等,她入職時曾隨培訓人員學習注射Botox、透明質酸的技巧,亦曾到韓國台灣學習抽脂、割雙眼皮。

麥允齡稱很尊敬及欣賞首被告周向榮(圖)。(資料圖片)

尊敬及欣賞周向榮

談到集團創辦人周向榮,麥稱很尊敬和欣賞他,知道他很勤力,經營的集團規模很大,而周亦頗熟悉新的醫學知識,因此麥非常信任他。不過二人沒有太多的聯絡,麥形容只是「偶爾」會溝通一下。

指DR實驗室比中大更先進

麥認為CIK療程屬於醫療程序,作為醫生她有謹慎責任(duty of care),但她不覺得集團的CIK療程是用來治病的。她曾到涉事的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APSC)實驗室出席開幕禮和講座,庭上她形容實驗室感覺「好先進、好impressed」,甚至比她在中大見過的生物化學實驗室更先進。

獲告知療程副作用少

提到CIK療程,麥2012年曾與周向榮和次被告陳冠忠到廣州軍區總醫院學習有關技術,當時內地教授介紹CIK療程,提到他有過百名病人的臨床經驗,療程能增強免疫系統,減輕化療副作用,對中老年人、體質虛弱、生活習慣不好,甚至有壓力的人都有益。教授又聲稱CIK療程對癌症和非癌症病人都安全,副作用很少,即使有亦只是發燒、感冒癥狀等。

曾到日本了解免疫療法

麥又提到她曾與周向榮夫婦、內地著名女高音王霞、周的胞姐周欣欣、APSC實驗室職員等到日本,會見小田教授商討另一種免疫療法-NK療法,小田稱NK療法可用於癌症或非癌症病人,並介紹其功用、安全性,王霞就是其中一個接受NK療法的非癌症病人。

三名被告包括DR集團負責人周向榮、亞太幹細胞科研中心技術員陳冠忠、受聘於DR集團的女醫生麥允齡,各否認一項誤殺罪名。麥允齡明將繼續作供。

案件編號: HCCC 43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