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教練施特殊教育法 怕水自閉兒愛上游泳 家長欣慰:終有收成

撰文:潘安奇
出版:更新:

游泳對身心有益,懂得游泳更是一門生存技能,社會中卻不是每個兒童都能享有愉快習泳的機會。一群具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兒童要覓得合適的泳班可謂困難重重。有家長替子女報名參加一般泳班,同齡同學早已跟上進度,他們卻只能長期躲在池邊踢水;教練錯用傳統方法教學,把學生的頭直接按入水中,結果適得其反。
一班有愛心的游泳教練有見及此,重新上課數十小時,進修「游泳的特殊教育」。在因材施教下,一班SEN兒童終愛上習泳。用盡心力陪伴成長的家長,欣慰地道出心聲:「(自閉症兒子)4歲才學懂說話,現在9歲已學懂游泳一半……總算有點收成。」

9歲的栢熙在父母的陪同下,星期日到將軍澳景嶺書院參加特殊泳班。(潘安奇攝)

9歲的栢熙患有自閉症,記者跟他說話,他彷彿沒有聽見,好奇的目光卻落在記者的相機上。「Canon好還是Nikon好?」栢熙的爸爸緊抱着他低聲細語,嘗試慢慢引導他回答問題。與他溝通尚且困難,更何況要教懂他游泳?爸爸說,栢熙到外面的泳班上課,教練當他是聽不懂指令的麻煩學生,直接將他的頭按到水裏去,以為這個傳統教法能奏效,小朋友卻「學到驚」。10堂的游泳課過去,同學已有進步,他在當中七成時間,只能留在池邊踢水。

泳池外的玻璃貼上圖卡,方便Roy sir(左)向SEN學生講解課堂流程,幫助適應環境。(潘安奇攝)

預告課堂流程減不安 泳池外貼圖卡

本身為特殊學校體育老師的陳靖逸(Roy sir),具教授中度智障及自閉症等SEN兒童的經驗,對栢熙習泳的情況不感驚奇。Roy sir表示,SEN兒童習泳面對的困難比一般人多,包括手腳的協調問題、對聲音過份敏感、怕光及怕戴泳帽等,部份自閉症兒童對習泳的流程執著,一旦環境不一致或每次練習模式不同,會容易感到混亂。信任及信心亦是他們願意學習的條件。

Roy sir指出,與他們建立信任的要訣是投其所好,以小遊戲的方式給予任務,鼓勵他們一步步地達成目標。自閉症兒童害怕環境及程序的改變,教練便會運用「視覺策略」,在泳池邊貼上流程圖及教練相片,每次上課前耐心以圖卡講解課堂流程,做好「活動前預告」,又會安排同一個座位、盡量不改變課程教學流程等,以免他們不適應轉變。

盧女士(左)及栢熙爸爸(右)均表示,游泳有助改善子女的身體及情緒狀況。(潘安奇攝)

期待上課 運動有助入睡

轉至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每星期舉辦的特殊游泳課程後,栢熙終於有進步,再不怕把臉部浸入水中呼氣,且每次上課前都很期待,平衡力亦有所改善。爸爸亦指,「(栢熙)4歲才學懂說話,現在9歲已學懂游泳一半……總算有點收成。」作為SEN兒童的家長,他直言為兒子的成長感到擔心,平日希望盡量帶他參加不同的活動,學習不同的技能,看到兒子學習有進步,感到開心及欣慰。爸爸亦表示泳班屬於「包場」,環境寧靜,令SEN兒童減少面對其他泳客的異樣目光。

盧女士的12歲女兒患有嚴重的自閉症,在一間特殊學校就讀中一。在上課前的一星期,盧已經「日日同佢講住」,先帶她到泳池門口了解,又上網尋找泳池內的圖片,製成故事書,預先每天向女兒講解,以免她因突如期來的環境改變而無法適應及鬧情緒。盧指現時女兒已上了3期共30課的課堂,運動有助發洩精力,女兒「好瞓咗」,情緒亦有所改善,會點頭表示喜歡上泳班。

史丹福游泳學校主席、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榮譽院監馮慶銓(潘安奇攝)

關於因材施教 游泳教練請教不同專家

Roy sir補充指,任教特殊班的游泳教練已註冊,為了針對特殊人士的需要,曾修讀五十多個小時的課程,過程中邀請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及家庭醫生等多方面專家講解。教練修畢課程後,會進行20小時義教。報名參加特殊班的SEN兒童及青少年,可免費參加兩期共20節的課堂,其後如能提供證明,可獲半數資助繼續報讀。現時特殊的泳班的學生約有六十多至七十人,累積參加者近150人。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會與特殊學校聯繫,招攬有興趣的學生,外界亦可到學院的網頁查詢。

計劃望擴展 惠及更多人

本身任史丹福游泳學校主席的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榮譽院監馮慶銓指,約兩年多前與香港游泳教師總會接觸,商量為特殊需要人士增加習泳機會,他認為事件有意義,泳校於是免費提供已經租用的泳池教學場地,舉辦特殊泳班。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更於去年(2016年)成立,正積極研究除了現時的將軍澳及灣仔區以外,於新界尋覓合適場地舉辦特殊泳班,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