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中」學生閱讀能力較遜色 學者:小四前避以書本授教普通話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香港著重兩文三語,學生從少已接觸中、英、普通話,接觸多卻非必然學得好。昨日(7日)於香港公布的2016「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除發現香港學生閱讀能力下跌外,亦揭示普教中,並不能夠提升學生中文水平,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謝錫金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小朋友小四前,不應從書本學習普通話。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6台灣地區報告中,香港位列全球第3名,5年前的同類型研究下跌2位失榜首,屈居於俄羅斯及新加坡。(資料圖片/ 鍾偉德攝)

「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6出爐,本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位列全球第3,較5年前同一研究下跌2位。香港學生經常被指學習壓力大,下課後補習及課外活動,是否有助小朋友爭取到更好的成績,研究發現兩者間的關係非必然。不少學校採用「普教中」,而學校選用「普教中」的原因,不外乎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以及改善學生中文的寫作能力。

港大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謝錫金建議,小四前勿經書本學習普通話。(資料圖片/ 張浩維攝)

昨日公布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6 顯示,全港有64.4%的學生正接受普教中,他們的閱讀平均分是569分,而有35.6%的學生並非接受普教中,學生的閱讀平均分則是571。謝錫金指研究結果顯示,用普通話或粵語教中文,學生的中文水平相差不遠。

家長普通話不準確會有影響

謝錫金今早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指,不建議學生從幼稚園開始,用課本學習普通話,小朋友0至9歲的學習,父母幫助的效用較大,他認為不少家長普通話不準確,避免說普通話會影響小朋友學習,他建議小四才開始以課本授教普通話。他續稱小朋友平日也可自行學習普通話,例如看電視、唱兒歌等遊戲方式,取代單依從靠書本朗讀,成效更佳。

學生下課回家,補習及課外活動頻繁,加上數量不少的功課,謝錫金指令小朋友沒有自己空間及時間做喜歡的事。他質疑功課的效用,指香港應更改學校評估機制,學生可多看書,老師又可少改卷。他強調香港現時學校多學生少,可多做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