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兒子3歲學懂認路 失明父:家教嚴希望佢將來靠自己

撰文:曾向銓
出版:更新:

要子女學懂自理並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在單親爸爸父兼母職的環境,而事件中的主角林先生(阿Lam)甚至雙目失明,更是難上加難;然而兒子峰仔卻在3歲己學懂認路、後來更會分辨電線顏色、換插蘇,為的是要照顧爸爸。
為了令兒子學會自立,阿Lam家教嚴格,平日靠口講傳授日常生活技能,惟獨無法教讀寫中文字,「出面啲人好放縱,溺愛得滯,細路應該要有規範、規矩。」
至去年底,他們參加「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有大專生「社區天使」免費輔導學業,問題才得以改善。

阿Lam(左)二十年前視網膜病變,視力逐漸衰退,現在已雙目失明。(梁鵬威攝)

本來從事運輸工作的林先生(阿Lam)20年前出現視網膜病變,視力逐漸衰退;至兒子峰仔出生時,左眼已經失明,而右眼亦於峰仔小一時完全失去視力。

雙目失明、妻子離異,阿Lam還要父兼母職,辛苦得「寧願紮鐵都好過湊仔」,然而生活還需繼續,但峰仔如今只得11歲,少不免犯錯,犯錯後亦難免會隱瞞。阿Lam指自己雖失明,但「冥冥之中有主宰」,總會發現峰仔犯事。

獨力教子 「細路應該有規範、規矩」

試過一次,阿Lam發現iPad不在原位,便知兒子拿去,惟峰仔否認,阿Lam氣得把iPad摔破,「我係好『軍訓』,我覺得出面啲人(家長)好放縱,溺愛得滯,細路應該要有規範、規矩。」

為峰仔着想,阿Lam唯有當個嚴父,有錯就鬧,皆因想「為佢好」,希望兒子學會自立,將來「靠自己」。峰仔尚幼時,阿Lam包辦家裡大小事,但亦會邊做邊教,這時峰仔充當爸爸的眼睛,開始學著分辨電線顏色、換插蘇,漸漸懂得家居基本水電安全,長大後也分擔家務。

學認路做爸爸的眼睛 

早在3歲時,峰仔就學習認路,開始帶爸爸出街。阿Lam稱,峰仔在街外謹慎得多,當然偶爾也有「蝦碌事」,「經過竹棚,佢(因為較矮)過到,我過唔到,就撞咗落去。」

峰仔做爸爸的「盲公竹」,阿Lam做兒子的「輔助轆」。峰仔3、4歲時不敢踩兩輪單車,那時阿Lam還未完全失明,他就像一般父親教兒子一樣,在後面扶著單車,「佢踩、我跑…佢覺得我仲喺後面扶住佢,就好放心踩。」一放手,峰仔已穩穩的踩到直路。

峰仔3歲起就做爸爸的眼睛。(梁鵬威攝)

教不到寫字

阿Lam憑口講教到峰仔日常生活技能,英文、數學仍可指導,惟獨教不到他中文,「佢中文好差,教唔到中文字點寫,啲字打風咁樣。」去年底,他們參加香港傷健共融網絡舉辦的「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計劃招募大專生輔導學業,替峰仔補習的是科大一年級生柏華。

柏華覺得峰仔好學勤力,但貪玩易分心,而中文方面的確較弱,「無太多詞語喺腦海,諗到嘅嘢唔知應該用咩字寫出嚟。」他第一次接觸這類家庭,覺得峰仔算是樂觀,「唔會因為爸爸失明而有好大陰影,surprise佢同人溝通幾friendly。」

峰仔參加計劃後,每星期有大專生上門補習中文。(梁鵬威攝)

現時本港不乏對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支援,惟較少注意到學童健全而家長殘障的家庭。殘疾勞動人口的失業率較整體人口失業率為高,前者2013年的數據為6.7%,高過後者的3.7%,如阿Lam現時生計便是主要靠家人支持。

香港傷健共融網絡總幹事莫儉榮稱,很多殘障家長擔心自己未能提供足夠資源予子女,影響家長及子女自信心,殘障家長子女支援計劃免費提供學業輔導,能減輕家長負擔,同時改善其子女學業,目前有50個家庭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