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打工仔 點解勞工假、銀行假相差5日?原來有段故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人打工,我打工,點解有人一年有17日銀行假,為何我只有12日的勞工假?兩者有什麼分別?

為何有勞工假、銀行假之分?(資料圖片)

銀行假與勞工假有何分別?就算你問問一個放勞工假的打工仔,也許都未必能夠說清,為何自己一年的假期較他人少了5日。勞聯於今年4月進行調查,訪問了666名在職人士,有44%只放12日勞工假,而當中的41%受訪者,願意減人工5%換取17日公眾假。

如果你是放勞工假,你又願意以薪換假嗎?

不同法例訂銀行假、勞工假

所有打工仔都享有勞工假期,僱主不能用工資取代僱員的假期,否則可被罰款5萬元。勞工假是根據《僱傭條例》,僱員不論其服務年資長短,均可享有每年12天法定假日,但不包括復活節及佛誕等;而銀行假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規定,每年享有17日(不包括星期日)的法定假日。

白領的法定假期是一年有17日。(資料圖片)

銀行假、勞工假分別

現時17日的公眾假期(銀行假,除了每個周日)及12日的勞工假(以紅字標示)為:

1月1日農曆年初一農曆年初二農曆年初三清明節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星期一勞動節(5月1日)佛誕(農曆四月八日)端午節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國慶日(10月1日)中秋節翌日重陽節聖誕節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若有假期與星期日重叠,假期多會改為翌日或順延。

銀行假源於英國政策

原來香港假期淵源,由英國在19世紀所訂立的《1871年銀行假期令》。當時英政府欲透過這法令讓一般商業交易暫停,使銀行在指定日子休業,整個社會都可享用假期,於是就訂下4個指定日子為銀行假。

1875年,當時的立法局首次為公眾假期立法,制訂了《假期條例》,其時有訂明9個假日毋須辦公。經過數次更改,政府於1997年決定公眾假期(不包括星期日)的總日數上限為17日。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公布下月16個工種的加薪幅度,是連續第9年「加人工」,增幅由3.7%至11.1%不等。(資料圖片)

1950年代始訂勞工假

至於勞工假,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起工業發展蓬勃,很多工人長時間工作,但未能享有港英政府定下的法定假日,當時工人要放假須先放棄薪金。其後,政府在1961年為本地工人定下了6天有薪法定假日,該6日均與中國傳統節日有關,即農曆年初一二、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冬至。

於60年代,有意見指出藍領白領待遇不同,但因政府諮詢時受僱主阻撓,不支持統一假期,結果在爭拗下,只為藍領爭取了多一日的浮動假。至1999年,法定勞工假開始維持在12日。

全港不足五成人放銀行假

據統計處在2011年第二季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附加問卷所得數字,全港275萬僱員中,不足五成、49.5%僱員(約137萬)放公眾假期,30.9%僱員(約85萬)放勞工假,其餘則是不肯定假期安排,或因非連續受僱而無法計算假期。

普遍港人認為顧客服務業工時長、壓力大。(資料圖片)

零售業有七成人放勞工假

一般而言,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等機構,打工仔享有17天銀行假。放勞工假的打工仔以付出體力工種較多,如運輸、個人服務、建造、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食品加工及生產、洗衣及乾洗服務等;當中以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人士為甚。據統計處2011年統計數字,此工種達70.9%人放勞工假,其他行業則介乎17%(進出口貿易及批發)至49.4%(製造業)。

加5日假增0.3%經營成本

政府文件顯示,增加法定假日數目可讓140萬打工仔受惠。不過,政府經濟顧問曾評估,每增加一天法定假期,經營成本會大增3.7億元;增加五天假期,成本大幅上漲至18.5億元。

不過,職工盟幹事吳冠君指出,全港僱主每年的勞工成本估計超過5,000億元,新增成本其實只佔約0.37%。而且,工資只佔經營成本的三分一,即僱主其實只增加約0.13%的經營成本。吳冠君直指,0.37%新增成本,對中小企而言,是在可承擔的範圍內,因此,他斥責政府說法「誇張失實,偏幫僱主」。

有部份友善僱主,雖然有藍領及白領,但就劃一讓員工享受17日假期,這些企業包括維他奶、海洋公園、香港寬頻及無綫電視等。

泰國勞工假最多有13

據勞工處的搜集資料,香港並非唯一擁有兩種假期制度的地方,就鄰近地方來說,為僱員而設的假日介乎0日(日本)至13日(泰國)。台灣最近亦就勞工假爆發爭議,政府有意落實「周休兩日」,但就將勞工法定假期由19日減至12日,昨日更有示威者爬牆進入立法院,要求將草案退回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