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計?】殺異己百萬 蘇聯狂人史太林傳被美女間諜毒害的真相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1953年3月1日,時任蘇聯領袖的史太林患嚴重流感,一直高燒未退,直至3月5日,突然倒下,享年75歲。
史太林的死因一直被受懷疑,有傳是被人下毒陷害。眾多揣測,令他的死因更撲溯迷離。
然而,最符合歷史真相是⋯⋯史太林應該料不到最需要別人幫忙的時侯,全部人都袖手旁觀。

雖然史太林去世前的血壓正常,但病發徵狀與腦中風無異。(網上圖片)

  史太林患腦中風 全因飲食作息毫無節制

史太林是土生土長的高加索人,酒量很大,吃飯時喜歡喝自釀的葡萄酒,這也是他一生的愛好。他的別墅裡存有各種葡萄酒和伏特加,也常用飛機把美酒從高加索空運到莫斯科。

在私人場合,史達林常常自行把各種紅白酒,按照一定比例兌在一起喝。他也喜歡喝香檳,宴席經常持續到凌晨3、4點,而且往往就是在只有少數人參加的酒席上,做出一些重大決策。出事之前,他剛和領導層「四架馬車」暢飲,血液裡積累了不少酒精,對腦血管、心血管都有不良的刺激作用!

史太林經常在自己的辦公室內口含菸斗,這時的他思想特別集中。(網上圖片)

  菸斗他最可靠的伴侶

史太林的菸癮也非常大,抽菸史達半個世紀以上,有人說,他的菸斗是其政治生涯中唯一不被猜疑的伴侶。他往往口含菸斗在房裡踱來踱去,旁若無人地一邊說話一邊吞雲吐霧,這時的他思想高度集中,顯示出領袖風範。史太林的上衣口袋,經常裝著菸斗和火柴,他喜歡掰開香菸,從中取出菸絲,再裝入菸斗裡抽。

除了菸酒,據他的秘書所言,史太林的生活方式很不健康,「老是坐著」、「從來不運動」、作息無規律,飲食無節制。從30年代到40年代,「他經常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血管痙攣」和頭痛。1947年底甚至出現短暫的語言障礙,以至拖延了與中國代表團的談判。這些都是腦中風的前兆,但「鋼鐵巨人」史太林毫不在意,依然頑固地拒絕詳細體檢,愈到晚年甚至愈猜疑醫師。

據史太林的秘書指出,史泰林的生活極不健康,而且他晚年亦開始出現短暫的語言障礙。(網上圖片)

  傳聞被神秘女子害死

有人曾撰寫回憶錄稱,史太林出事前那個晚上,他在赫魯雪夫等人離開後單獨召見貝利亞(編按:領導班子的第二代人物),當時貝利亞帶了一位陌生女子同來,該女秘書扮成女醫師。史太林昏倒後,她在藥物中混入毒劑,弄死了史太林。這類故事雖然跌宕起伏,但真實性極低。既然貝利亞已經失寵,已經被史太林有計畫地收拾中,多疑的史太林還會單獨約他談話,並讓一位陌生女子留在自己的別墅?

從史太林的死亡過程看,3月1日清晨出事,3月5日夜間死亡,過了5天半才斷氣,不像是身中劇毒的急性死亡,畢竟劇毒會加速損害心肝腎,在當時落後的醫療條件下,根本拖不了這麼久。況且醫師在整個診治過程中,沒有實施太多有效的救治手段,無非吸氧、注射普通藥品(腎上腺素、葡萄糖酸鈣等)而已,發病過程又很突然,之前史太林的身體一直看似健康,根本沒有每況愈下的病懨懨。

史太林出事後,過了5天半才斷氣,不像是身中劇毒的急性死亡。(網上截圖)

史太林的死亡過程,幾乎每一步都符合腦中風的發病規律,說不定世界上有某種毒素可以模擬得非常相似?驗屍報告懷疑的中毒跡象都是一些間接數據和表象,根本沒有直接發現毒物--比如光緒皇帝的屍骨上,直接檢測出來的超量砒霜。再者,兇手如果投毒,肯定是2月28日到3月1日之間,但兇手有可能是誰呢?

馬林科夫(左二)是當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是懷疑向史太林下藥的嫌疑人之一。(視覺中國)

  懷疑被心腹落藥 兇手究竟是誰?

按照那天晚上出席宴會的名單,及史太林核心圈的人物地位排名,以下「同志」進入嫌疑人名單:

馬林科夫,時任部長會議副主席(部長會議主席相當於總理,為政府首腦,時由史達林兼任),史達林的內定繼承人,在其死後短暫執政,繼任總理和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貝利亞,內務部部長,長期掌控祕密警察機關和核武器製造,史達林死後擔任副總理,是僅次於馬林科夫的第二號人物;布爾加寧,部長會議副主席兼武裝力量部部長;赫魯雪夫,莫斯科黨委書記,名望不是最高但攻於心計。

有沒有可能是幾個核心決策層的人聯合謀殺呢?答案是否定的。這些人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而且互相牽制,任何一個人都不敢把自己的非分之想告訴別人。

貝利亞曾經是史太林的心腹,當時的他位高權重,是當時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網上圖片)

坊間傳聞,貝利亞的嫌疑最大,因為史太林晚年對這位老鄉很不滿意,已動手翦除他的羽翼。貝利亞擔心自己有可能像他的前任那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畢竟他知道的祕密太多,史太林不會永遠對他放心。這個說法看似成立。但貝利亞不可能單獨行動,也不會信任其他幾位領導人,更無法借助史太林的侍衛,因為所有人都警惕他,都在找他毛病,都有落井下石、整他的意向。

史太林死後不久,貝利亞即被同志剷除,雖然判下來的罪名羅列如山,唯獨沒有謀殺最高領導人這一項。

赫魯曉夫會不會是凶手?雖然他對史太林很不滿,但矛盾沒有激化,且領袖這個時候死,他排名不高,不會是最大收益者,不值得冒險,再說他只是莫斯科市委書記,不算最能接近史太林的人,下手難度極大。

赫鲁曉夫(左一)亦是嫌疑犯之一,但最符合歷史真相的說法是所有的嫌疑犯都沒有下毒,只在他中風病發時拖延歲治時間,讓他提早離開這個世界。(視覺中國)

馬林科夫的嫌疑不大,因為史太林有恩於他,正在著力培養他接班,且其時他羽翼未豐,還需繼續借助「慈父」的威望為自己鞏固基礎。至於布爾加寧,此人野心不大,與史太林無糾葛恩怨,嫌疑更小。

然而,在史太林刻意製造的恐怖高壓下,所有人都活得噤若寒蟬,包括他的戰友。這讓史太林最需要救治的時候,當事者全部變得遲鈍麻木、無動於衷。

有電影以史太林之死為題材:

傳聞史太林突然出事,一眾官員沒有安排搶救。(《史太林之死》劇照)

  眾人坐以待斃 間接謀殺史太林

綜上所述,最符合歷史真相的情形是貝利亞、赫魯曉夫等人並沒有直接謀害史太林的計畫,但3月1日夜間,當他們發現史太林突發腦中風時,依據常識判斷,意識到史太林已劫數難逃,集體放棄了一切積極措施,故意延緩救治時間,目的只有一個,讓可怕的領袖盡快墜入深淵、一睡不醒。

他們深知這種疾病的危險,即使神醫也回天乏術,更深知史太林的冷酷個性和一貫讓人不寒而慄的作風,與其殘存渺茫的生還機會,還不如讓他的靈魂早早離去,與其戰戰兢兢活在偉大的「慈父」陰影下,與其看著蘇聯的政治生態圈日漸變得像一座巨大的集中營,還不如選擇新陳代謝!於是,這些人在秘密商議後,決定了用消極的辦法搪塞,用時間和自然規律結束史太林的生命。

這何嘗不是變相的謀殺?這難道不是史太林這位縱橫捭闔的巨人做夢都沒想到的悲劇收場嗎?

本文節錄自 《世界史聞不出的藥水味--那些外國名人的生老病死》

作者簡介 ︰譚健鍬-廣州中山大學醫療系畢業;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碩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家庭醫學文憑。現任澳門鏡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專擅心血管疾病診療. 

澳門作家協會會員、澳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澳門日報》專欄作者。愛好歷史與文學,醫療工作之餘投身寫作,多次獲得文學創作獎項。著有《史料未及的奪命內幕》、《歷史課聽不到的奇聞》、《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病榻上的龍》等。

出版社:時報出版

《香港01》 獲出版社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