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風波.博評】人大釋法禁「港獨」 成特首選舉炒作議題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只有一些泛民議員、法律學者認真討論釋法對香港法治的衝擊;溫和建制憂慮「一國兩制」的延續性,而宣誓風波中誰人受惠最多的幕後玩家,則希望人大明天釋法,讓本土議題一直炒作,持續到明年三月特首選舉。社會愈亂,才能爭取到中央強硬派的支持和肯定,卻是把香港帶入無盡的政治鬥爭。
張景宜
陳弘毅指梁游二人硬闖立會,致中央認為事態嚴重急急釋法。(資料圖片)

正當大家以為特首戰正式展開,胡國興連日佔據報章頭條,帶領輿論重溫過去幾年香港的情況;葉劉淑儀蠢蠢欲動,在幕後尋找前政務官、立會落選人等籌組競選班子、曾鈺成接受報章全版訪問為讀者分析形勢時,現任特首的疑似連任辦終於連環出招,讓《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和宣誓問題重新走進大家的視線。

今日立會的衝突、傍晚民陣遊行、明天可能的釋法以及後天高院的判決,提前引爆了特首戰帶來的社會震盪。

回想立法會選舉後,不少媒體和評論員以為反對派大捷,但當成報早前連日頭版報道,才開始有人質疑熱血公民和青年新政扮演的角色。姑勿論是否一如那些文章所說,客觀的政治現實是議會內是缺了幾個關鍵反對派。劉小麗今早成功宣誓,總算讓反對派保住關鍵少數,但假如人大落實釋法,引發的補選誰勝誰負依然是未知數。

今日立會的衝突,傍晚民陣遊行,以後明天可能的釋法,後天高院判決,提前引爆了特首戰帶來的社會震蕩。(陳雯慧攝)

社會各走極端 泛民左右不是人 最開心是誰?

左報對人大釋法的情況有不同的預測和解讀,有說列明《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政治正確」的宣誓方法、有說指明宣誓只能進行一次。總而言之,目的就是把青年新政梁游兩人逐出議會。屆時,立法會主席先確立兩人宣誓無效,政府約用一年時間重啟補選。往後幾個月,社會正式進入震盪期。

隨之而來,泛民必然舉行連串的遊行和集會抗議釋法,本土派也會籌謀激進的抗爭,表達兩名民選的青政議員被取消議席的不滿。法律專家和學者也許會走到國際層面進行申訴,隨時觸發一場比居港權更嚴重的法律風波。他們也許會宣示中共怎樣無理、以行政干預立法司法系統等,梁游不但勢將成為港獨英雄、本土代言人,甚或獲得一部分泛民支持者同情。往後補選更是梁游二人的最佳舞台去重建光環,行政長官和建制派也能繼續整天批鬥這群港獨分子,傳統溫和泛民只能靠邊站,左右不是人。劇本中贏的,是處於對立面的兩方。誰能預測青政或是其他本土派會否高票贏得補選?

正如財政司長曾俊華早前在中文大學演講時,提出統計學上「normal curve」的概念:「社會就如這個曲線,像是一位肥胖的男士躺在地上,中間肚子位置是最大的,這代表是最多人的一群。政府是要得到主流的支持就要爭取『肚子位置』這群人的支持,而不是其餘的兩極。所以當社會不團結,大家各走極端的時候,無論是經濟、民生都很難發展,很難改善。」各走極端,邊個最開心?

往後補選更是青政最佳舞台去重建光環,行政長官和建制派也能繼續整天的對這群港獨份子進行批鬥,傳統溫和泛民只能靠邊站,左右不是人。(羅君豪攝)

人大釋法後遺症 將更多年輕人推向本土派

人大釋法,無疑解決了短期的一些混亂的情況。但之後一連串的法律爭議、補選以及往後幾年反對派對政府全面不信任的後遺症,是中央個別官員和決策者必須慎重考慮。有關做法並不是最有效制止年輕人討論「港獨」議題,反之會加深市民對中央積極干預香港事務、政府濫用條文干預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印象。

過去的立法會選舉,介乎 18 至 30 歲選民,有不少人支持本土自決派。明天人大的會議,就是決定以後議會選舉,更多的選民支持本土自決派,還是重回溫和主流的大多數?

隨着香港回歸 20 年,中央是否希望下任特首繼續讓香港各派,無止境討論本土自決港獨的問題?是否準備好迎接明年七一幾十萬人上街,迎接國家領導人訪港?相關人士和官員是否有應對香港社會進一步撕裂的方案?

宣誓風波中誰人受惠最多的幕後玩家,則希望人大明天釋法,讓本土議題一直炒作,持續到明年三月特首選舉。(資料圖片)

人大釋法幕後玩家 炒作本土議題至特首選舉

社會保守建制派希望人大盡快釋法,但上街遊行的不是他們,而是來自不同社團的老人家。本土派在社交媒體上不停鼓吹港獨和暴力衝擊,但上街遊行的人不多於一萬。只有一些泛民議員、法律學者認真討論釋法對香港法治的衝擊;溫和建制憂慮「一國兩制」的延續性,而宣誓風波中誰人受惠最多的幕後玩家,則希望人大明天釋法,讓本土議題一直炒作,持續到明年三月特首選舉。社會愈亂,才能爭取到中央強硬派的支持和肯定,卻是把香港帶入無盡的政治鬥爭。

筆者很難為這套劇分類,是諜戰片、熱血片抑或是鬼片,但顯然個別人士暫時成功搶回「第一男主角」的地位。筆者特別鍾情看電影,希望為大家解讀一些劇情:未來五個月,從行政長官選委會選舉、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到各個特首候選人的辯論,筆者希望與各位讀者一同見證,到底香港會走進無盡的政治鬥爭的深淵,還是重回同舟共濟,同路人走在一起迎難而上的好時光?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