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開放特首選舉競爭 泛民選委應率先接觸候選人重啟溝通

撰文:張景宜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選委會選舉塵埃落定,財政司長曾俊華辭職準備就緒參選,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星期四也即將宣布參選,政府內部也盛傳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最早在星期五辭職,大有可能一個星期內出現三名政府要員離開。
這對梁振英和問責團隊固然是衝擊,但是各方消息人士、評論員和讀者應該在後梁振英時代,採用新思維去分析行政長官選舉。

在下任特首需要 601 票以上當選的情況下,中央即使開放競爭,也決不會容讓多於三位建制候選人入閘。(資料圖片)

沒有普選有初選 候選人爭取各派別選委支持

中央決策者派出高層官員勸退梁振英,其實並沒有明確表態拒絕其他人參選。紅燈只給一個人,說明他們不希望香港未來五年再陷入無限的內鬥和紛爭;卻又希望有能力、有志向的人士,公平競爭爭取 150 張提名票入閘。從選委會前後的新聞報道可見,即使是親中媒體,《星島》、《頭條》都沒有大幅批評泛民選委比例上升,疑似抱有港獨本土思想的選委當選;也沒有再見到「紅綠燈論」,足以證明本地個別陣營已經不敢再阻人入閘。

相對中立的媒體如《明報》、《信報》和《香港01》等,反而多了一系列的報道比較候選人的背景、政綱、班底和理念,詳細分析他/她們會取得哪些選委的支持,可見中央樂見一個高質素、高水平的初選。候選人在未來一段時間,必須努力爭取民意、接受公眾和網民的質詢、全天候讓傳媒朋友追訪,更重要的是需要爭取各個派別的選委的支持和提名。

一如美國大選兩大政黨的初選,雖然香港沒有官方和政黨的初選,但選委們其實就是代表社會不同的利益集團和價值觀。林鄭月娥的左翼福利主義思想,最有可能爭取民建聯、工聯會、泛民社福界選委的支持;曾俊華的右翼自由管理思維則傾向爭取商界、專業界別、批發零售、酒店和溫和泛民選委的票;葉劉淑儀大有機會在中聯辦的扶持下,接收鄉議局、漁農界、人大政協等的選委票。未來一個多月,建制陣營應該會出現非常熾熱的選票爭奪戰。

即使沒有票的選民,也能夠看到一場高格調、高水平的選戰,兩名資深政務官和司長,就各種政策辯論,向全港市民陳述管治藍圖和施政理念,爭取支持搶奪民意。(江智騫攝)

三名候選人各有高下 可帶來高質選戰

先不論泛民 325 票會不會提名候選人,還是分配給建制候選人,下任特首需要 601 票以上當選的情況下,中央即使開放競爭,也決不會容讓多於三位建制候選人入閘。一如前文所述,太多候選人第一輪爭票將出現無人過半的情況,然後容讓泛民作為造王者,這個可能性極低。但中央也不會只讓一個建制候選人入閘,純粹為了讓他過 601 票,卻又背負中央欽點的罪名。因此大有機會讓兩名建制候選人參選,營造良好的競爭環境。

中央決定不讓梁振英連任,某程度上參考了過去四年多社會撕裂的後果和中港關係嚴重扭曲,他們也有參考民意和一系列的候選人研調報告。葉劉淑儀無疑是行政人才,筆者年初出席香港政策研究所的晚宴,聽到葉劉淑儀陳述她的政治理念和施政藍圖時,確實非常佩服和尊重她的見解和睿智。工程超支、新移民和人口政策、公務員培訓等,她都提出可行的建議和解決方案。在席的曾鈺成先生和謝偉俊議員也聽到津津有味。但是她在處理新民黨內部事務,與副主席不和、公眾形象和班底,中央也非常了解。縱然她的個人能力比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高,但她的管理模式並不符合目前尋求社會大融和的方向。

林鄭月娥和曾俊華的民望、政治管理經驗和團隊則廣受好評。筆者早在八年前在新加坡採訪林鄭月娥,那年她還是發展局長。歷年來聽過不少政務主任對她極之讚賞,雖然在她的領導之下,同事多要加班,但普遍認為她是一個好司長和局長。

曾俊華歷年來的低調沉穩和務實的理財哲學,也贏得不少市民和公務員團隊的美譽。近年他和團隊善用社交媒體,緊貼潮流聆聽民意,雖然不時估錯政府收入盈餘,但更多反映的是他的「審慎理財」管理模式,讓中央放心將財政儲備交給他和財經庫務的公務員管理。

從近日的跡象分析,很有可能在公開競爭下,中央會讓林鄭月娥和曾俊華同時入閘,然後才協調選票。屆時即使沒有票的選民,也能夠看到一場高格調、高水平的選戰,兩名資深政務官和司長,就各種政策辯論,向全港市民陳述管治藍圖和施政理念,爭取支持搶奪民意。

泛民一眾選委可以想想,是否應該集中力量,盡早與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會面,了解兩人的理念和政綱。(江智騫攝)

泛民應定位與候選人探討施政 與中央重啟溝通

泛民選委人數比上屆大幅上升,固然可以提名候選人;又假如還是梁振英和另一名建制派候選人出選,泛民更可以 ABC 的情況下成為造王者。但是在目前的形勢下,泛民一眾選委可以想想,是否應該集中力量,盡早與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會面,了解兩人的理念和政綱,大家可以就土地發展、全民退保、醫療改革、教育等詳細討論和探討合作空間,從而決定未來五年香港路線向左還是向右。當然,最好的結果是特區政府下屆行政會議,民主派也有一兩個代表在其中,或者多幾個泛民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

假設中央接受林鄭月娥和曾俊華參選,而泛民懂得不提名候選人,他們也應該及早派出代表與中央官員接觸,而不是再像從前那樣透過傳媒表達意見。因為中央決策者繼重發回鄉證給一些泛民議員後,為了營造社會和諧氣氛,特別希望溫和泛民能與下屆特區政府同舟共濟,共同籌劃未來五年。

筆者並不認同早前陳家洛教授的預測,認為「林鄭不去馬的話,那就是等於讓曾俊華順利地勝出,他不用民主派協助,『造王』戲碼就可免則免了,民主派 300+ 的力量可謂到此為止。」相反,更覺得泛民的 325 票作用,應是代表未來泛民在立法會、區議會和下屆選委會的影響力日增,也要讓中央明白,與泛民議員和選委重啟溝通的時機已來到。

環觀各種跡象和發展,中央決策者最希望下屆特首,經過三個月的拉票、提名、選舉論壇後,能盡量爭取傳統建制、商界、專業界別和泛民選委的支持,這樣未來五年,得票超過 900 票的特首和團隊才能有效施政,帶領香港各界一起開啟回歸 20 年的新局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